调查表明,英国无疑是当今全球最热门的电池储能市场之一,并且有很多电池储能系统正在规划或部署。但是,可能会部署哪些电池储能项目,何时开通运营?调研机构 Solar Media公司的分析和研究团队回答了这些问题。该公司分析师Mollie McCorkindale对于如何筛选出英国正在开发和部署的十大电池储能项目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在英国,一些公用事业公司和大型商业部门正在增加部署电池储能系统,而在未来几年内有可能部署装机容量16GW以上电池储能系统。
Gresham House公司在英国投资部署的电网规模电池储能系统
本文总结了英国储能部署计划的最新分析结果,并解释了如何确定有可能在2021年完成部署的十大电池储能项目。其所有数据均来自该公司发布有关英国电池储能项目数据库的调查报告。
报告表明,目前在英国运营的电池储能系统的总装机容量为1.3GW,其中130MW的电池储能系统已于今年投入使用。McCorkindale采用了一张流程图总结了英国储能部署规划中686个站点发展前景。如下图所示。
在英国储能部规划中,在10个站点部署的电池储系统(总共686个站点)在2021年开通运营的可能性最大,这些储能系统的总装机容量将近300MW。
这一分析从研究686个站点的总装机容量为16.5GW的储能部署开始,并筛选出装机容量小于5MW的站点。很多规模较小的电池储能系统通常部署同一地点,并且部署的时间通常取决于同一站点的现场条件。在删除这些小型站点之后,剩余的546个站点的总装机容量为16.2GW。
接下来,通过删除只处在预规划阶段的站点,这将使英国储能部署计划减少到10.6GW(373个站点),373个站点处在已经完成规划阶段。申请前阶段是指筛选/确定范围(也就是在提交申请之前进行的规划)。
然后将所有处于完成规划和申请阶段的储能项目进行细分:下一步是删除申请尚未获得批准的站点。储能部署项目从批准申请到最终调试的平均时间通常为18个月,这表明在今年还没有完成申请的项目几乎不可能完成部署。在这样细分之后,再筛选出325个站点(总装机容量为9.2GW)。
然后将这325个地点分为两个部分(短期前景和中期/长期前景),具体取决于自从计划批准以来是否已取得进展。中长期前景细分市场中的储能项目通常属于“无进展”类别(例如项目拥有者指定EPC工程商或电池储能供应商宣布开始建设)。
通过删除具有中长期前景的电池储能项目,短期前景的电池储能项目最后剩下了100个站点,总装机容量为3.2GW。这些站点有可能在未来12~18个月内部署。现在,下图按大小类别显示了这些具有短期发展前景的电池储能项目。
具有短期前景的站点以大型的独立部署电池储能系统(>30MW)为主
通常情况下,储能系统的规模取决于正在部署的储能项目的类型。大容量的电池储能系统通常是独立部署的电池储能系统,而共址部署电池储能系统的规模各不相同,但通常要小得多。在短期内,计划部署73%的储能系统是大型项目(>30MW),这意味着大多数是独立部署的电池储能系统。
最后,根据部署电池储能项目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进展,可以过滤掉在2021年选址的电池储能项目。
这些站点中的少数几个已经确定了开发商以及指定的EPC和电池供应商,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完成。这使得英国2021年在10个地点部署的电池储能系统的总装机容量为298MW,再加上英国今年迄今为止运营的装机容量为130MW的电池储能系统,意味着英国2021年开通运营的电池储能系统总装机容量可能超过400MW,这与Solar Media公司对英国将有新的大规模储能系统开通运营的预测基本一致。
下图按地区显示了英国2021年排名10个站点的计划容量。
前10个站点的大部分将位于英国西南和东南部地区
到目前为止,英国所有地区都已经部署了电池储能系统,其中在东南部地区运营的电池储能系统的总装机容量最多,而占到总规划容量的比例更大。因此,在2021年的选址前景中,英国东南地区的储能部署占据主导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并不能保证所有这十个站点都将在今年年底前完工,因为有些站点可能会由于施工延误可能会延缓部署。如果是这样,这些地点很可能会延续并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
更深入地研究以下十个站点:
•总装机容量80%电池储能系统正在英国南部建造。
•除了一个与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施共址部署的装机容量为25MW电池储能系统之外,其他的9个电池储能系统都是独立部署。
•其中四个电池储能系统是大型的独立部署的电池储能系统(装机容量为49.9MW)。
•一个电池储能系统将为超快速电动汽车充电提供电力。
•其中9个电池储能系统采用锂离子电池,而其中一个电池储能系统采用锂离子电池和钒液流电池的混合。
关键字: 碳中和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名单! 2025-03-30 16:34:45
- 中法联合声明:双方全面完整有效地执行《巴黎协定》! 2025-03-30 15:51:22
- 落实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围总体部署 促进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25-03-30 15:50:00
-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显著,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2025-03-30 15:47:39
- 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 2025-03-30 15:20:42
- 268 万亿!未来 35 年,中国碳中和资金将投向这些领域 2025-03-27 19:33:23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安徽省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5-03-27 19:24:10
- 生态环境部: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2025-03-27 19:09:25
- 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完成登记 2025-03-27 19:07:29
-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2025-03-27 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