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太原9月5日电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何实现上述目标?4日,在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环境主题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自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各项政策对于碳中和的引导和布局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界关注碳中和的热情亦不断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理解“双碳”目标,切入点是气候履约,核心是产业竞争,但其对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具有巨大的牵引力和推动力。“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且有协同路径。未来碳减排路径选择,将是“五碳并举”,即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在时空协同、过程协同、区域联动、深度脱碳上优化路径。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支撑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贺克斌表示,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琪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当前,中国已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推动“双碳”目标落实。
“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在谈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对策建议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认为,应建立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行动体系及科技支撑的创新体系,围绕能源革命、产业转型、技术升级,突出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引领性的创新,加强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碳融合等一些颠覆性技术的科技攻关。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认为,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把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此来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本届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首次增加环境领域话题、安排专题研讨,旨在通过本次论坛高端对话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和国际合作对接平台,更好地凝聚各方智慧力量,找准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的有效途径,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刘振民:全球气候合作面临四大命题,坚定多边主义重构行动范式 2025-03-27 19:14:47
- 新提法!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撰文详解新型能源体系 2025-03-15 14:34:25
- 王金南委员:加快零碳园区标准建设 2025-03-11 13:18:54
- 张希良:海上风电项目享受补贴政策,不应影响其参与CCER交易市场 2025-03-11 13:10:26
- 十年间生态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黄润秋现场掏出了2块空气滤膜 2025-03-11 13:05:58
- 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国家将设立航母级基金投向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 2025-03-11 13:01:02
- 全国人大代表、徐延铭:建议加快推出碳排放权期货 2025-03-11 12:28:18
- 全国政协委员戴和根:探索绿色低碳实践推动城市更新 2025-03-08 16:37:52
- 抢抓绿色规则制定权!这位代表建议加快形成全景碳计量标准体系 2025-03-08 15:44:01
- 全国人大代表曹仁贤:建议基于巴黎协定第6条,推进碳市场国际化! 2025-03-08 15: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