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不断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发推广,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海科瑞林是一家石油炼化公司,今年,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骤然降低了15%左右。发生这个变化,只是因为企业新添了一套装置。
“这套装置是15万吨/年的二氧化碳回收的装置,二氧化碳的回收率能到98%,回收的二氧化碳能占到全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2%到15%。”东营市海科瑞林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胜军介绍说。
目前,国际流行的碳捕集装置主要有化学吸附和物理变压两种,但由于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很难实际应用。针对东营港开发区石化企业众多的情况,当地尝试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升级。东营港经开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陈涛说:“我们整合了高端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各个成员单位的研发力量,引进了大连理工和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和院所的专家团队。”
专家团队联合当地最早研发碳捕集装置的港城热力公司作为试点,在对企业废气进行研究时,他们发现其中含有大量氮气,每立方米可以卖到0.4元钱的市场价,是摊薄成本的一个好选择。东营市港城热力有限公司副经理张健介绍说:“单纯地去捕集二氧化碳,一般的成本很难低于300元一吨;现在我们吨综合成本算下来可以算到200元,甚至有可能低于200元。”
在丰富捕集种类的同时,专家团队还对二氧化碳的利用进行重点攻关。以前,捕集的二氧化碳一般卖给采油厂用于地下驱油,现在,通过技术提纯,企业捕集的二氧化碳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原料卖到园区其他企业,彻底将它固定在产品中。东营市海科瑞林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宋德超表示:“ 二氧化碳的价格从去年的400元每吨一路飙升到2000元每吨,我们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投入了4000万,每年的收入约1500万到2000万,这样2到3年就可以回本了。”
目前,当地还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和《绿色低碳技术推广行动方案》,在每年2000万元的技改资金基础上,新增了20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推广新技术。
关键字: 碳捕集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中油工程:国内首个 CCUS-EGR 碳捕集装置调试成功 2025-04-07 20:12:25
- 碳捕捉技术加速迈向规模化 2025-04-07 20:11:15
- 国内首个!CCUS-EGR碳捕集装置调试成功 2025-04-07 20:09:16
- 国内首个煤电万吨级低压吸附碳捕集装置完成能效考核 2025-04-07 20:07:58
- 多种材料利用湿度变化实现空气捕碳 2025-04-07 20:06:27
- 抓住窗口期,科学推广“碳捕手”技术 2025-04-07 20:05:27
- 碳捕捉技术加速迈向规模化 2025-04-07 18:46:26
- 碳捕获在实现我们的气候目标中的关键作用 2025-03-30 16:42:00
- 中国首口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井开钻 2025-03-27 19:10:35
- 中科院张振涛:推动碳排放权配额与捕集量挂钩 2025-03-15 14: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