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全球碳市场现状


- 碳排放交易体系所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9%。
- 将近1/6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地区。
- 实施碳排放交易的司法管辖区占全球GDP的42%。
■碳市场投资
●碳市场的本质
- 碳市场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 碳市场是一个由人为规定而形成的市场。
- 从碳市场建立的法律基础上看,碳交易市场可为强制交易市场和自愿交易市场。
- 碳市场的交易标的物主要是碳配额和碳减排量。
- 价格形成机制,碳市场(市场定价)供需基本面逻辑,所有的政策,经济,企业机构交易行为的变化最终通过供需影响交易结果,从而形成碳价格。
●碳交易的主要形式
- 现货: 指买卖双方出自对实物商品的需求与销售实物商品的目的,根据商定的支付方式与交货方式,采取即时或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实物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侧重于实物交割。
- 期货: 与现货完全不同,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宗商品及金融资产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主要交易的是期货合约。
- 期权: 期权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买卖的权利,是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额(指权利金)后拥有的向卖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的权利,但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花钱买权利,规避风险。
- 远期合约: 远期合约是指一种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以确定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标的物的合约,较多的用于对未来实质性交易的约定。 侧重于将来的实物交割。
●参与碳交易的主要模式
- 全球碳市场现状是直接市场交易,包括参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 股权投资,直接投资于碳市场和碳交易有关的机构,获取相应股权。
- 购买参与碳交易相关的碳基金或者一些金融产品,由专业的团队管理资金,投资于碳交易市场,获得相应收益。
●中国碳市场现状
- 截止2020年8月底,试点区域累计碳配额交易量达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金额约90亿元人民币。
- 八个区域市场为各自独立市场,合个市场的交易规则不同,配额价格不同,各地区配额只能在本地区交易。
- 90%以上的交易为现货交易,部分地区有远期交易,机构之前有期权交易,无期货交易,现货交易90%以上通过协议交易的形式完成。
- 目前市场流动性差,价格不稳定,线上价格并不能真正的反应市场实际的成交价格。
- 参与交易的主体主要为机构投资者,包括金融机构,碳资产和碳交易公司以及大型企业的碳交易部门,个别地区允许个人投资者开户交易。
- 单向交易,获得收益的主要模式为低买高卖,获取差额收益。
■碳金融
●碳金融的概念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目前碳金融的主要涉及方面为:
- 碳配额和碳减排量的质押融资和回购融资。
- 碳基金
- 碳债券
- 利用各种交易工具实现优化碳收益
●质押融资和回购融资
- 碳配额和碳减排量是一种有价的无形资产,可以通过质押,回购交易以及衍生品交易实现融资功能。
- 利用碳配额和碳减排量融取的资金可以投资至节能减排设施或者解决短期流动资金压力。
- 通过与金融机构进行质押,回购交易,现货售出和远期买入交易等模式融入资金,通过投资节能减排项目实现降低排放来履约。
- 该融资交易模式可行性取决于公司的信用评级,平均融资成本以及对节能减排项目成本的精准管理。
●碳基金
- 碳基金是指由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投资设立的专门基金,致力于在全球范围购买碳配额和减排量或投资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经过一段时期后给予投资者碳信用或现金回报,以帮助改善全球气候变暖。

●碳债券
- 碳债券是指金融机构为碳配额或减排量参与企业设计的,以附加碳资产浮动收益为主要形式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缓解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资金需求,利用碳资产价值实现功能,降低融资成本的创新金融产品。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碳账户+碳征信双轮驱动,太原绿色金融创新赋能企业转型 2025-04-07 19:57:44
- 安徽首笔转型贷款落地,为“双碳”注入金融活水 2025-03-25 19:06:42
- 重庆巫溪县创新探索“林业碳票 绿色金融”模式 助力生态价值转化 2025-03-23 16:32:02
- 盘点民营企业“绿色资产”78亿元,邯郸如何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机制? 2025-03-15 14:15:05
- 丰富上海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扎实推进低碳转型发展 2025-03-11 13:31:44
- 国办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2025-03-11 12:55:03
- 林建华:建议支持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 2025-03-08 16:00:18
- 国办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2025-03-08 15:06:07
- 国办:推动金融机构逐步开展碳核算和可持续信息披露 2025-03-06 13:12:22
- 中信银行信用卡积极践行ESG,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2025-03-06 13: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