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经过13天的艰辛谈判,备受瞩目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终于在达成协议后闭幕。本次大会最重要的成果,是终于达成了《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尤其是 解决了此前的三个遗留问题――碳市场相关机制、增强透明度规则和共同时间框架。
气候大会谈判议题纷繁复杂,其中涉及金融领域的问题就有不少,尤其是争议最大的“碳市场相关机制”,就是一个关乎碳金融与碳会计的问题。
为何要建立碳市场
建立碳市场的目的在于给碳定价。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参与者而言,高排放的污染成本由全社会承担,这就产生了经济学中的外部性问题――既然此方污染可以促进生产同时又可以和彼方共同承担相应成本,那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当参与者因为排放碳、投资碳、消费碳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时,才能解决这一市场失灵问题, 将碳排放的外部性内化为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成本,从而改变三者的行为,减少碳排放,促进能源转型。
如今,虽然碳市场机制已经逐渐成为各国愿意接受的减排机制,只是在操作细则上有争议,但实现低碳减排其实有多种路径,碳市场并不是一开始就受到青睐。
低碳减排在机制上至少有三种思路, 一是行政化的任务分解和摊派,二是碳税,三是碳市场。先将第一种非市场机制按下不表。关于碳税和碳市场,则仍然有讨论争议的空间。
碳市场与碳税在实践中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碳税制度时,政府可以设定碳价,让市场决定总排放水平;而施行碳市场时,政府可以决定总排放水平,让市场来决定碳价。与此同时,两者还存在以不同形式。
周小川行长很早就以纺织品配额作为类比,将有配额的一般均衡框架应用于碳减排分析,这从理论上证明了,让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配额价格并实现市场分配,仍会实现有配额的一般均衡。碳市场是比行政任务摊派、碳税等更优的机制。比较碳税与碳市场这两种调控手段, 碳税的税率不会比碳市场的价格更有效率,而且碳税对低碳技术较难提供正向的激励。
世界银行《碳排放交易实践手册》也指出,在实践中,碳交易提供了对未来排放水平的合理信心。这一事实使碳交易成为可供政府考虑的颇具吸引力的政策选项。此外,实践经验还表明, 策略性地利用免费分配配额来管理碳排放交易分配影响与碳泄漏风险使得碳交易更容易获得政治上的支持。最后,碳交易体系可与其他碳交易体系或碳抵消机制相链接,以此通过更大更强韧的市场在碳定价领域实现国际合作。
碳市场与“双重核算”
那么,此次格拉斯哥气候大会讨论并确定的碳市场相关机制又是关于什么呢?这主要是涉及《巴黎协定》第六条。
在第六条的设想下,通过建立一个由联合国监督的国际碳交易市场,减排成本低的国家可以将自己的减排量在国际市场上售卖转让给减排成本高的国家,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设想的初衷非常美好,但在实际过程当中又出现了一个“双重核算”的问题。
所谓双重核算,是指一国将其产生的减排当量计入自身的自主贡献减排目标的同时,将同一减排成果转让给他国,并纳入他国自主贡献减排目标,从而导致同一减排被计算两次。
此外,还存在额外性问题。例如,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做一个水电或者风电项目,减碳后将碳配额算在发达国家这里。但这种计算方式是否非常合理也有待商榷。因为就算发达国家不向发展中国家投资,按照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规划,这一项目就不会兴建吗?那相关的碳配额又该如何计算呢?
最终格拉斯哥达成的协议,基本上解决了双重核算的问题。除了确认避免双重核算外,还制定了注销和收益分成的新要求。例如,减排额度在第一次转让中要抽取5%缴纳给适应基金账户,资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不过,由于在双边交易中并无对注销和抽成的要求, 未来有可能更多的碳减排额度交易会转向双边合作机制,而非国际碳市场。
格拉斯哥气候大会是一个新的起点,大体完成了市场框架的制定,但对于交易的未来实施,具体到谁来买,谁来卖,究竟能有多少交易量,都仍然是未知数。以我国国内的碳市场交易试点经验来看,碳交易市场还有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仍然缺乏流动性,交易规模小,交易不活跃,交易品种单一,仍然以现货为主等等。未来,仍然需要大力发展碳市场衍生品等金融产品,才有可能推动增强市场的流动性。
关键字: 碳金融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江苏银行精准赋能绿色转型 落地首笔ESG挂钩转型金融贷款 2025-04-12 18:24:35
- 金融如何助力碳密集行业转型 2025-04-08 18:44:52
- 绿色金融推动降碳增绿 2025-04-08 18:43:34
- 深圳发布绿色金融新政 多措探索超大城市碳达峰路径 2025-04-08 18:30:49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 2025-04-08 18:29:38
- 碳账户+碳征信双轮驱动,太原绿色金融创新赋能企业转型 2025-04-07 19:57:44
- 安徽首笔转型贷款落地,为“双碳”注入金融活水 2025-03-25 19:06:42
- 重庆巫溪县创新探索“林业碳票 绿色金融”模式 助力生态价值转化 2025-03-23 16:32:02
- 盘点民营企业“绿色资产”78亿元,邯郸如何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机制? 2025-03-15 14:15:05
- 丰富上海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扎实推进低碳转型发展 2025-03-11 13: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