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碳达峰”和“碳中和”
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目标后,“十四五”规划中又对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设置了具体的目标值,即在2030年前,力争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煤炭消费逐步减少。“双碳”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之一。
我国承诺 2030年前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之后逐步降低;2060 年实现碳中和,即全国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消除量相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本质上还是需要各地各区域扎实做好碳减排工作,产业园区起着扶持企业发展、 集聚产业集群的作用,是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载体,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循环体系、重塑园区形态,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二、国内外低碳园区的发展
国外:丹麦卡伦堡工业园,世界上运行最为成功的低碳生态工业园,入住的企业主要为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石膏厂等,园区优化产业协同,充分将各企业之间废弃物进行利旧再使用,同时再生能源利用率高达 30%,在以制造业为主的用能大户较多情况下,几乎做到“零排放”,成为全球低碳生态园区标杆。
国内:苏州工业园位于江苏东南部,规划面积约 288 平方公里,由中国、新加坡两国合作共建,是我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我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的典范园区。产业定位于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纳米光电新能源和生物医药战略型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该园区规划理念先进、功能分区完善,同时产业较为先进,管理机制创新并借鉴新加坡模式,配套及邻里中心设施齐全,对企业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投资服务、人才引进等进行立体政策支持。
通过国内外低碳园区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国外发达国家在环境、能源方面低碳激励和约束政策体系相对完备,主要采用市场化及政策化双向引导,以政府投资及社会投资共同推动产业园区的低碳化发展,丹麦案例中在小型化园区把上下游产业链的产品、资源、废料综合利用,思路很新颖。
目前国内的各种政策法规、环境法规、社会信用体系和创新体系,与发达国家比较,尚不具备成熟市场的条件,如果过度完全依靠市场化引导,成效堪忧,因此借鉴国内先进产业园区推行低碳化发展的探索经验,实现“碳中和”园区发展愿景,例如在苏州工业园区案例中通过规划、土地政策研究,形成可监管、可量化的生态指标体系,以此构建低碳园区。
三、“碳中和”园区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纵观国内低碳园区的发展,低碳园区可以分为5种发展模式:中新天津生态城模式,以低碳规划和低碳生态指标体系引导园区的低碳化发展为特征;泰达模式,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传统综合型产业园区的低碳化改造;南港工业区模式,以能源梯级综合利用为核心;“中国电谷”模式,以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为核心;于家堡金融区模式,以低碳建筑为核心实现低碳办公和低碳生活。
对于主导产业为煤炭、煤化工、石油、石化、电力等重化工业的单一产业体系,建议可借鉴“南港工业区模式”的经验,建设诸如 IGCC 等可以使企业间共享的能源基础设施,以实现电、蒸汽、热水的多联产,这样既符合重化工业园区电能消耗高、热能需求大、蒸汽参数复杂的特点,也符合我国“富煤、少油、少气”的能源禀赋。
对于主导产业为纺织业、机械制造行业,化工行业,冶金行业等传统制造业,且产业区开发较早,园区低碳转型过程中受园区原有产业体系、管理制度体系、空间布局、能源基础设施、交通体系等因素制约。建议可借鉴天津经开区“泰达模式”经验,首先建立和健全低碳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实施高碳、落后产能压缩和退出机制、发展产品深加工产业、提升现有产业产品附加值、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大力实施节能技改项目等措施,达到产业升级和更新的目标,此外,通过积极完善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能源等硬环境,并实行低碳招商,全面谋求园区低碳转型。
对于综合型产业园区发展规模大、空间布局复杂、产业门类复杂、居住人口较多,面临一定的生态环境压力,园区必须兼顾产业与生活两方面的碳排放控制的产业园区。建议选择“中新天津生态城模式”,以产业结构高度化为核心,同时兼顾低碳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低碳社区、低碳消费等多种路径,实现多角度、多领域的综合式低碳发展。
对于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环保、消费电子及软件与金融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在基础设施配套、低碳运营管理、宜业宜居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低碳建设的产业园区。建议选择“于家堡金融区模式”,着力在绿色建筑、绿色物流、低碳交通、低碳社区、低碳管理等方面,建设有服务业特色的低碳园区。
对于风电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等行业型产业园区由于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结构单一、不具备居住职能,生态环境压力较轻的产业园区。建议选择“中国电谷模式”,将低碳发展的重点放在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产业集聚、低碳建筑等方面,通过控制产业领域的能耗即可取得良好的碳减排效果。
我国产业园区种类繁多、布局又较为分散,再加上园区规划、产业类型、低碳技术应用以及园区低碳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差异,不同园区之间的物质流、能源流也不尽相同,低碳园区可谓“千园千面”。因此,低碳产业园区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只有在遵循园区低碳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找到完全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园区的低碳化高增长。
四、结语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是在 2030 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到 2060 年左右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必须用 30 年的时间完成发达经济体 60 年完成的任务。可以预见,我国碳中和之路将是艰巨而迅速的。而这个过程不会是线性的,而是一个逐步加速的过程。产业园区作为国家经济、文化的创新先行者,更应在实现全国“碳中和”的愿景中作出努力。构建“碳中和”产业园区势在必行。(完)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山东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 2024-07-19 17:03:50
- 格林美:拟130亿元投建温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低碳产业园项目 2022-09-29 14:34:11
- 千亿资金涌入零碳产业园 里面藏着什么生意经? 2022-09-28 11:38:58
- 工业园区综合能效提升现状、挑战与展望 2022-09-15 15:49:06
- 拟700亿建零碳产业园,市值仅170亿的中国天楹拿得出钱吗? 2022-09-11 12:41:48
- 总投入超 600 亿打造零碳产业园!中国天楹“卷”出未来? 2022-09-11 12:36:06
- 威海市首个碳中和工业园获得官方认证 2022-09-10 14:57:20
- 零碳示范园,应该怎么建? 2022-03-15 10:02:35
- “碳中和”园区 探索智慧用能方式 2022-02-22 14:15:52
- “双碳”背景下园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 2022-01-18 1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