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过去40年影响中国发展最大的四个字是改革开放的话,未来40年影响中国最大的四个字可能就是双碳行动。”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在高交会上演讲时表示。
今年成为碳中和元年,“双碳”成为正在举办的第二十三届高交会现场论坛、展区及沙龙的热词。
高交会期间,深圳先后举办了绿色科技发展论坛、“碳中和元年:科技产业的机遇与挑战”等低碳主题论坛;同时,《深圳市建筑装饰碳排放计算标准》发布会暨深圳市首批建筑装饰碳排放测算试点单位授牌。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在深圳也举行揭牌仪式。
在碳中和元年,深圳用思想交流和实际行动,宣示减碳行动再出发。
趋势:“双碳”背后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
在第二十三届高交会2021中国高新技术论坛“碳中和元年:科技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主题论坛上,贺克斌院士表示,中国要实现双碳的目标,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即“三高一短”。
“三高”是高碳的能源结构、高碳的产业结构、中高速发展阶段,“一短”是指从达峰到中和只有30年,远短于欧美发达国家。
“面临这样的巨大的挑战,中国却下决心提出‘双碳’目标,表面看是气候履约,最核心的是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世界进入‘双碳’时代,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资源依赖型走向技术依赖型,在一定程度上风光水核多能互补会替代现在三种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贺克斌院士指出。
什么是减碳?威立雅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董事总经理黄晓军介绍,从整个工业的流程来说,减碳分为源头、过程、末端。
源头是要替代减量,也就是用新的低碳材料、低碳燃料和能源来减量。过程是控制,也就是利用高科技来进一步提高能源和材料的效益,减少资源的消耗。末端是达标和再利用,要用新的一代技术和应用的商务模式开发二次资源进入循环经济的道路。“循环经济和资源再利用是减碳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最重要途径,包括工业场景中的碳捕捉和碳汇等。”
贺克斌院士认为,可以通过“五碳”并举,一起发力来攻克难关,实现碳中和的基本路径: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
现状:减碳先行者深圳的成绩与挑战
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背景,深圳近年一直是减碳先行者和探索者,为大湾区减碳行动探索出了一定经验。
深圳推广电动泥头车减碳
深圳是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当前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达1227亿元;率先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居全球城市前列;绿色建筑总面积和建设密度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地方立法…….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深圳市初步走出了一条碳排放强度降低、空气质量优良、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的中国特色减碳道路。
深圳多项先行探索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其中就包括GEP(国内生态系统产值)核算机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及碳市场、碳普惠体系等。
深圳近年不断迭代的GEP(国内生态系统产值)核算机制,有效弥补了GDP核算缺陷,以价值来核算“生态账”。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彦平认为,GEP还在一个起步阶段,未来有望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优势、综合能力的重要维度之一。绿色发展是深圳未来城市建设与绿色蝶变的指标,也是深圳示范和引领大湾区实现绿色发展转型使命和责任的指标。
不过,深圳虽具有较好的低碳建设基础,但也面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的空间有限,内部挖潜减排的难度较大,新增能源消费需求大,短期内难以实现能源消费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等困难。
“深圳是我们国家PM2.5问题解决比较好的。去年的深圳PM2.5平均浓度是19微克/立方米,离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PM2.5指导值10微克/立方米还有距离。”贺克斌院士也提到。
对于未来,深圳市市长覃伟中日前表示,深圳要以先行示范的标准率先实现碳达峰,并以碳达峰、碳中和倒逼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的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创新:市场创新或成为深圳减排主力军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介绍,欧盟将在2026年将严格执行碳关税,中国企业产品如何合规化运作,成为贸易强省广东和贸易强市深圳的关注焦点。
双碳时代的跨境机制衔接,要求国内政府与市场需要加快向双碳目标接轨对标。尤其是走向技术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尤其迫切,但是现在科技的缺口还比较大。
因此,深圳更应该发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效应,利用科技创新优势和市场机制体制,为双碳时代绿色科技创新输送范例。
而从近期的几个事件来看,深圳已经行动起来。
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近期揭牌
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首先是《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在12月发布。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其次,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近期揭牌,未来先期聚焦风能、光能、地热能、氢能、储能储热等五大领域,重点攻关前瞻性和颠覆性技术,加快推动研究成果商业化和规模应用,为中国石油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为深圳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和绿色生态注入新动能。
而在产业结构创新方面,华为也在高交会上宣布杀入“双碳”蓝海。今年6月,华为成立了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裁胡春池在高交会上介绍,未来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华为数字能源聚焦在十大创新方向上来助力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包括能源数字化能力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零碳网络与零碳数据中心打造;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系统架构的融合创新;自动驾驶与AI的实际应用;多方案智能化综合化的管理;未来用户侧的智能储能系统;超级快充;安全可信建设等。
深圳市建筑装饰碳排放计算标准对外发布
一些深圳重点行业也已经率先行动起来。12月27日,深圳市建筑装饰碳排放计算标准对外发布,这是全国首个装饰工程碳排放计算标准。建筑装饰行业是中国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深圳建筑装饰行业这一先行示范之举,将为深圳其他行业和全国其他城市带来创新经验。
结合此前深圳的减碳成绩、经验与碳中和元年的减碳创新之举,深圳双碳时代将迎来更多机遇与空间。
【记者】李荣华
【作者】 李荣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字: 碳中和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我国首次开展道路货运行业碳排放底数摸排工作 2025-04-07 19:11:14
- 碳中和赛道业务大盘点:这些机会不容错过! 2025-04-01 09:24:56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 新增企业约1500家 2025-03-30 17:30:40
-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湖北如何乘“绿”而起? 2025-03-30 17:27:59
- 全国碳交易市场首次扩围,钢铁企业影响几何? 2025-03-30 16:51:23
- 国家碳达峰试点究竟是什么?怎么申报?有什么好处? 2025-03-30 16:43:45
- 中法:全面完整有效地执行《巴黎协定》! 2025-03-30 16:32:13
- 配电网碳足迹计量技术突破 国家电网新专利撬动碳管理新范式 2025-03-30 15:54:39
-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覆盖约30亿吨排放、1500家控排企业 2025-03-27 19:36:58
- 华尔街纷纷退出气候倡导组织的背后 2025-03-27 19: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