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中国2020年9月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了长期气候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7月7日 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进入新阶段。
作为碳市场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机制,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将迎来一个更加迅猛的发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作为碳市场的抵消机制将会受到众多履约企业的青睐。
林业碳汇项目具有较高社会效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将会成为众多自愿减排项目中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
1 林业碳汇CCER项目开发情况
根据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2月,林业碳 汇CCER项目累计公示96个,12个项目完成项目备案,1个项目完成减排量备案,备案减排量5258吨 CO2。
96个公示林业碳汇 CCER 项目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浙江、湖北、云南、广东等23个省份。获备案的12个项目分布在8个省份,其中内蒙古的备案项目数量最多,为3个。仅有的1个减排量备案的项目(广东长隆 碳汇造林项目)分布在广东。
2 林业碳汇 CCER项目方法学
截止到2021年2月,备案的林业类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只有四个,即 AR-CM-001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AR-CM-002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AR-CM-003森林经营项目方法学和AR-CM-005竹林经营项目方法学。
由林业碳汇 CCER项目类型的分析可知,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和森林经营项目方法学的使用率较高。计入期的选择可根据所选树种的生长特征、土地使用情况、项目实施的时间长短等共同决定。
一般来说,监测期内项目所在地如果没有发生火灾、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通常是每隔4-5 年进行一次碳汇量的监测和核证。计入期内允许森林管理形式的主伐或间伐,主伐后须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更新,间伐或主伐时间不能与监测和核查时间相近。
3 林业碳汇 CCER项目的其它合格性要求
林业 CCER项目占主流的主要是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
下面以碳汇造林为例,说明开发林业碳汇CCER项目需要满足的合格性条件。
(1)土地合格性
碳汇造林要求2005年2月16日以来的少量的次生林或无林地,土壤不是湿地、有机土;或2005年2月16日之后实施森林经营的人工中幼龄林、必须是矿质土壤。
土壤扰动面积不超过地表面积的10%、且20年内不重复扰动;不涉及全面清林和炼山等有控制火烧,不涉及农业活动转移。
碳汇造林项目仅指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的造林活动,以获取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林(果树、桉树、橡胶树等)和苗圃林很难被认定为碳汇造林。不管是碳汇造林,还是森林经营,均指人工,因此,天然林不符合开发条件。
土地合格性证明文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土地合格性证明文件。
土地权属证明:具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权属证书或其他证明文件。
(2)树种要求:乔木林。
(3)文件资料:造林作业设计文件及其批复、开工证明、验收报告等。
4、林业碳汇项目的减排量交易
(1)林业碳汇试点交易
全国碳交易试点中均认可林业碳汇项目减排量,各试点对其使用限制不同,主要体现在项目时间、使用量、来源地。
其中,广东、重庆、北京和福建四个试点鼓励林业碳汇项目,重庆、北京和福建 对林业碳汇项目的来源地都限定在本省或本市。而广东允许30%自省外, 湖北碳市也设置了类似的地域限制。上海、天津和深圳碳市可接受来自全国的 CCER。但是上海允许使用 CCER用于抵消的比例仅为1%。
(2)林业碳汇全国碳市场交易前景
2021年2月1日施行的《碳排放 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 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相关规定由生态环境部另行制定。
5 林业碳汇开发的难点及应对
相关数据表明,树木每生长1立方米的蓄积,平均吸收1.83tCO2,释放1.62 吨氧气。一颗树木大约一年可吸收4-18公斤二氧化碳。
林业碳汇开发由于方法学的要求,碳汇形成时间长,植物生长模型匮乏,减排量较少等缺点, 投资汇报较低,技术难度高,难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寻找大面积符合开发条件的人工林成为林业碳汇开发的关键。
蚂蚁金服通过植树游戏吸引用户关注并参与,让用户对“低碳”有感性认知,2016年8月至今,蚂蚁森林种树累计养护和种植多达2亿棵树。既推广了企业产品,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未来可推进个人碳减排活动成为国家认可的方法学,并纳入中国自愿减排项目类型,建立个人参与碳交易的“碳户头”,参与未来碳市场的买卖与投资。蚂蚁森林为其他企业参与碳交易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鼓励更多金融机构成立基金,参与林业碳汇活动。完善林业碳汇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碳市场交易范围,提高林业碳汇参与国内外碳交易的市场价格,促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助力“零碳进博” 中国太保首创红树林CCER项目保险保障模式 2024-11-16 17:29:14
- 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半年CCER开户4500余家 2024-07-24 16:10:33
- 中国CCER自愿碳市场启动半年 市场主体踊跃参与 2024-07-24 16:09:14
- CCER市场的启动、回顾与展望 2024-07-19 19:22:24
- 新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下发电减排项目增长前景如何? 2024-07-19 19:10:30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通知符合条件碳汇项目CCER开发 2022-10-04 11:42:34
- 国内首单CCER碳资产收益权绿色信托落地山东 2022-09-26 16:57:48
- 绿证与碳资产如何取舍 2022-09-26 16:53:11
- 政府变身“卖碳翁”,CCER呼之欲出 2022-09-26 16:43:53
- CCER项目开发流程、模式及方法学! 2022-09-10 15: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