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调水梦

――写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即将通水之际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4-12-10 12:41:07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解渴北方的“输水线”――

  重组中国水资源格局,东中线年调水183亿立方米,1.1亿人直接受益

  打开中国水资源分布图,这样的不等式让人纠结: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而黄淮海流域,人口、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35%,水资源量仅占7.2%。

  干旱!缺水!北方大地遍布对水的期盼。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

  从设想到现实竟如此艰难。仅规划论证就整整用了50年!原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局局长张国良回忆,当时主要争论焦点是,从哪调水?调多少水?走什么路线?27位院士、6000人次专家,开了100多次研讨会,对50多种方案进行比选。终于在2002年,中央审议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一次次头脑碰撞、观点交锋,让论证更充分、决策更科学,一个个难题也渐渐清晰:

  从哪调水?长江年均径流约9600亿立方米,约94%的水白白流入大海,从长江调水缓解北方缺水,是可能的。

  调多少水?南水北调规划最终调水448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

  走什么路线?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建“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华水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及缺水形势,先期实施东线、中线一期工程。

  会不会影响生态?东中线一期工程年调水仅占长江水量的1.5%,通过合理调度,对长江生态基本无影响。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历时10多年建设,东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

  一条调水线就是一条生命线!

  今夏大旱,河南平顶山唯一“水缸”白龟山水库见底,盼水、找水,这座百万人的城市供水告急!关键时刻,正在充水试验的南水北调中线应急调水,丹江水400里驰援,解了平顶山市的燃眉之急。

  同样大旱,苏鲁交界的南四湖湖底干裂,生态濒临危机。南水北调东线调水解渴,全线泵站开足马力,长江水飞奔800里,终于让久旱的南四湖再现生机。

  “随着工程通水运行,南水北调将逐步发挥出最大效益。”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竟平说,按照规划,东中线一期工程年调水183亿立方米,可为253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使1.1亿人直接受益。中线,将使受水区城市生活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东线,将给沿线城市增加供水22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3000多万亩。

  南水北调,这一解渴北方的“输水线”,在中国水资源版图上刻下新的印记。

  攻坚克难的“科技线”――

  没有创新,就没有南水北调!110项专利、一项项新纪录托起水利丰碑

  作为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的许多难题也都是世界级的。没有经验可循,没有参照对比,为了“世界一流工程”目标,建设者们向一个个难关发起挑战。

  中线源头,丹江口大坝加高是第一道难关。中线水源公司总工程师张小厅说,难就难在老坝上加新坝,新老混凝土必须合二为一、滴水不漏,这在国内属于首次,也是世界性难题。

  浇筑混凝土,一个关键指标是温度控制。为生产这种7℃的混凝土,建设者夏天请它“喝凉茶”,加冰水降温,冬天给它“穿外衣”,采取措施保温。在坝体还埋进900多支仪器,日夜监测大坝的温度、应力等变化。

  5年坚持一个温度,这个温度决定了大坝强度。11月10日,丹江口水库水位创历史新高,加密监测显示,大坝滴水不漏,经受住了蓄水考验。

  称为中线“咽喉”的穿黄工程,挑战的难题前所未有。“在黄河下面35米深处,挖两条三层楼高的隧洞,可以说,每一步都要创新,到处是拦路虎。”南水北调中线局副总工程师程德虎讲述。

  说难度,盾构机换刀可见一斑。从国外量身定做的盾构机,开挖不久刀片崩了。找国外公司却开出了“天价”,怎么办?只能自己攻关。为抵消35米水压,修复区内要充满高压空气,“在里面呼吸都困难,干半小时就感觉筋疲力尽,而一把滚刀重300斤,五六个小时才能挖出来。”检修工武进说。关键时刻冲得上,3个月时间,检修人员更换刀具148把。

  说精度,3公里长的穿黄隧洞,测量误差要在50毫米内;3450米的直隧道,只允许有千分之一的倾斜度,肉眼不可能察觉。平常一个项目,GPS定位设备最多用三四台,在这个项目上,增加了一倍。为了精度,建设者们付出了超常努力。

  勇担当、敢超越,正是这种精神,让一个穿黄工程攻克7项国内外技术难题,创造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工程。

  在南阳段,南水北调遇到的是世界公认的“工程癌症”――膨胀土。“这种土遇水膨胀、稀黏,无水则收缩、干散,在上面根本没法修渠。”膨胀土试验段项目经理朱建军说。

  头三年,他们挖了13个大坑,一直和这种土较劲。“你能想象吗?3年,我们没干别的,天天就在坑里玩土,尝试不同方式填土、泡水、提取数据。”他说,中线有400多公里是膨胀土,如果试验不成功,就只能挖土来筑堤,那得用多少土?

  执着攻坚,终于迸发智慧火花:在膨胀土中掺入3%到5%的水泥,改造后的混合土既牢固又经济。

  类似的攻坚克难,在南水北调建设中数不胜数。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共取得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63项成果,申请国内专利110项,创下一项项新纪录:世界第一大输水渡槽,第一次大直径水下盾构,第一次大直径PCCP管道……这些第一,展示出南水北调的自主创新能力,展示出世纪工程的“中国智慧”。

  没有创新,就没有南水北调!近十万建设者用心血和智慧,托起了这条“科技长渠”,筑起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

  环保先行的“生态线”――

  水质安全是调水底线,壮士断腕,水源区关停1000多家污染企业,打造治污环保样本

  千里调水,水质是焦点。

  鄂竟平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之初,就明确提出“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确保水质安全,这是一条调水底线。

  治污攻坚,是各部门各地方的联合行动。

  规划顶层设计。为确保中线源头水质,国务院实施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两个五年规划,累计安排190亿元,将水源区43个县全部纳入规划,使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同时,国务院六部门建立起协调机制,将源头水质列入地方考核。

  制度先行先试。从2008年起,中央财政将水源区各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累计下达资金147亿元,开创了重点地区生态补偿的先河。

  水质达标,考验着各地壮士断腕的决心。

  湖北丹江口市,地处核心水源区,关停“五小”企业100多家,关闭污染源120处,砍掉有污染的大小项目120多个。丹江口人形成共识:“生态立市”,所有新上项目,一律先过环保关。

  河南淅川县,渠首所在地,10年关停污染企业350家,否决大型项目40多个,取缔4万余箱网箱养殖。“保护水质,该舍的一定要舍弃。”县委书记马良泉的信心坚决。

  46岁的淅川农民闫朝建网箱养鱼已经8年,年收入近30万元。“靠水吃水,突然不让养了,真是想不通。”尽管不情愿,但老闫还是舍小家为大家,卖掉所有的鱼,上交了26个网箱。靠政策扶持,转产转业。

  初步统计,中线水源区河南、湖北、陕西各地累计关停污染企业1000多家。

  不仅是源头,沿线各地严格环保先行。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刘正才说,在总干渠两侧3000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仅2013年,全省就有200多家企业被拒之门外。

  不仅在中线,东线的江苏重拳减排,“十一五”以来累计关停沿线化工企业800多家。山东在全国率先实施严于国标的地方性标准,取消行业污染排放特权。

  一时的“忍痛割爱”换来绿水青山,更带来生态文明理念。“水都”丹江口市借水发展,正从传统高耗能产业向旅游、生物等新型产业加快转型,实现“量增”到“质变”。“从长远看,绿色发展后劲更足,更加可持续。”决策者们认识到。

  最新监测显示,中线源头水质连续7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主要入库支流水质基本符合水功能区要求。东线干线排污口全部关闭,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10多年攻坚,南水北调工程成了治污环保的样本,为重点工程践行生态文明提供了借鉴。

  节水优先的“发展线”――

  再不能与生态争水、与子孙争水,以水定发展,加快用水方式转变

  北方人终于盼来生命之水。按照规划,中线一期工程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其中河南37.7亿立方米,河北34.7亿立方米,北京12.4亿立方米,天津10.2亿立方米。

  今后北方是否“不差水”?宝贵的“南水”怎么用?

  “先节水后调水”,今年年初出台的《南水北调工程供水管理条例》,明确提出节水优先是受水区的用水前提,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地下水超采治理等,一系列高效用水措施在制度层面有序推进。

  再不能与生态争水、与子孙争水了!节水,正成为沿线各地共识。

  北京向机制要水,水龙头越拧越紧。今年5月实施阶梯水价,对洗车、洗浴等高耗水行业,水价调整到每方160元。“不节水,调多少水都不够用。”尽管北京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但今后还要进一步节水,采取“以水定地”,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退出高耗水作物,逐步关停地下水井。

  天津精打细算水账,把水细分为5种: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11次调整水价,实现了差别定价、优水优用。节水倒逼结构调整,天津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1%以上,万元GDP用水量降低81%。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闫学军说,即便来了“南水”还要节水,到2015年,非常规水利用率要达到30%。

  农业大省河南,南水北调水将占城市供水的一半以上。“确保城市用水,返还挤占的农业用水,这意味着1600万亩旱地小麦,今后产量更有保障。”刘正才说。据测算,到2030年全省缺水49.7亿立方米,根本出路还是农业节水,由“第一用水大户”向“第一节水大户”转变。

  饱受地下水漏斗区困扰的河北衡水,深感水的不易,“水权就是发展权。”市水务局负责人说,有了地表水,才能严控地下水,高效用好调来的3亿方长江水,衡水有望4年摆脱地下水超采窘境。在河北,明确压采时间表,到2017年地下水超采量减少38亿立方米以上,压采率达到74%。

  以水定发展,南水北调“调”来节水优先的“发展线”――

  经济效益:通过增加供水,每年将新增工农业产值近1000亿元;建立合理水价机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效益:通过优化配置,北方每年减少超采地下水36亿立方米,逐步返还挤占的生态水和农业用水,改善恢复不堪重负的水生态环境。

  社会效益:700万人将彻底告别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消除丹江口下游70万人洪水威胁。

  4000多个日日夜夜建设,南水北调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盛世兴水,这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调水工程,成为中华大地的时代标尺!

 

  短评

  调水不能忘记节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在即,北方人就要喝上长江水了。“南北共饮一江水”,几代中国人的调水梦将成为现实。

  借南方之水,解北方之渴,南水北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北方缺水的严峻形势,又要考虑对调水区的影响;既要考虑工程技术可行,又要考虑百姓承受能力,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水情,经过50年充分论证,决定实施南水北调这一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充分体现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过程。

  南水北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民生工程。南水北调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始终把节水、治污放在首位。从水源区到沿线各地坚决关停污染企业,“宁可牺牲发展速度,也要保生态”,在治污理念、机制等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为国家重点工程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南水北调是建设者和移民无私奉献的伟大工程。数十万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灌一壶丹江水,掬一把祖坟土,毅然离别家园;近十万建设者矢志创新,攻克一个个世界级工程难题,用心血、汗水建起这座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

  长江水来之不易,调水更不能忘记节水。如果以为“南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后就大手大脚用水,那调再多的水也不够用。饮水思源,必须把节水放在首位,量水而行调结构,促进高效节水;建立合理水价机制,管住无序用水;严控地下水超采,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南水北调发挥出应有的综合效益。

  节水没有完成时。请大家从我做起,用好每一滴水,珍惜每一滴水!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10日 10 版)


关键字:   节能 南水北调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