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专访李新创: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基本编制完成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2-05-18 10:46:42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全社会最关注的热词之一。作为高耗能产业的代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备受关注。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低碳改造进度如何?严控新增产能的要求下,如何保证钢材供需平衡,为工业稳增长保驾护航?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钢铁行业有何影响?

时值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建院50周年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就以上问题对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进行了专访。他表示,中国钢铁行业已经由原来的快速扩张的数量阶段转入了以加速重组、强化环保和低碳转型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钢铁需求也将呈现短期总体稳定、中长期逐步下降的整体趋势。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将以满足内需为主,构建高水平供需平衡。

图片

图: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

《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基本编制完成

《21世纪》: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同时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钢铁工业碳达峰目标时间已从2025年延迟到了2030年,这是出于什么考量?钢铁行业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进展如何?

李新创:绿色低碳发展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将钢铁行业碳达峰的目标时间定为2030年前,可以有效的防止“运动式”减碳,更有利于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先立后破,确保安全降碳,维护钢铁市场平稳变化。

到目前为止,我国钢铁行业已基本完成《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并向各方面进行过多轮征求意见,基本明确了行业的达峰路径、重点任务及降碳潜力,同时对钢铁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不同阶段技术路径支撑,即应有明确的“一表两图”作为企业未来低碳转型的行动纲领。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已进入转型期,由原来的快速扩张的数量阶段转入了以加速重组、强化环保和低碳转型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产能规模已经达到峰值,产量也在调控之中,为低碳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理论体系也日臻完善。

目前,钢铁行业行动迅速。去年,钢铁协会已组织成立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中国宝武牵头成立了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和低碳冶金创新基金。中国宝武、鞍钢、河钢、包钢、建龙等大型钢铁企业都先后发布了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百余家钢铁企业聘请冶金规划院研究制定企业碳达峰和降碳行动方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6家企业1.54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225家企业5.27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但是,行业内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忽视源头控制,大上末端治理,工艺选择不合理;二是不考虑运输结构调整,“公转铁”、“公转水”推进缓慢,造成目前大量国五排放货车不满足超低要求的尴尬局面;三是改造工程质量差,不能稳定达到超低排放;四是认识不足,把关不严,采用不成熟治理技术、甚至存在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不是单纯的末端治理,更是一场全周期、全过程的绿色革命。建议在有组织方面聚焦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推广烧结烟气循环、高炉均压煤气回收、余热余能回收、高炉煤气精脱硫等治理工程;无组织方面加强封闭和密闭,强调治理设施和生产设施的同步运行,减少治理设施的无效运行与能源浪费;清洁运输方面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等改造,大幅减少重型柴油货车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与环境污染。

此外,钢铁企业要认清自身主体责任,改造过程中牢记领导真重视、资金真投入、实施真工程、管理水平真提升的“四真”原则,切勿弄虚作假,确保经得起历史检验,长期稳定达到超低排放。

《21世纪》:钢铁行业未来纳入全国碳市场有什么意义?

李新创:在推动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将钢铁行业纳入到全国碳市场也是重要举措之一,也将成为钢铁行业竞争的“新战场”,促进企业优胜劣汰。随着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后,碳排放管理水平高的钢铁企业可以通过碳排放权交易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支持技术创新、工艺流程结构优化、设备更新,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低碳发展方面的优势地位,实现正向循环。相反,低碳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为了维持基本生产,需要额外购买碳配额指标,大大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了企业竞争力,逐步倒逼这类企业退出市场,将有限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构建“内需为主”的高水平供需平衡

《21世纪》:有关部门已经确定,2022年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以确保实现2022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在目前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钢铁行业如何保持供需平衡?

李新创: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看,我国钢铁需求将呈现短期总体稳定、中长期逐步下降的整体趋势。随着我国钢铁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构建高水平供需平衡,须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产量约束机制,在维护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同时,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以满足内需为主,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

粗钢产量调控是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前期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成果的必然要求,落实过程中应坚持分类施策、差异化限产,避免“一刀切”。一方面,要统筹协调,优化调控政策。在2021年粗钢调控成效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不足,紧密跟踪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等情况,实事求是、完善粗钢调控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要精准施策,实施差异化限产。重点压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粗钢产量,以及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企业的粗钢产量。此外,对先进的全废钢电炉钢、环保绩效A级企业不限产或少限产。对于没有纳入到统计范围内的企业也应通过调整统计口径归属,逐步纳入统计范围,并承担相应的粗钢产量调控任务。

《21世纪》:钢铁行业在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着巨大作用,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钢铁企业应如何把握机会?未来还将发掘哪些新的需求空间?

李新创: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已初见成效,这必将拉动钢材需求。钢铁企业应密切关注各重大工程建设进度,积极对接项目需求,为其提供价格合理、质量更优的钢材产品,并提供优质服务。

除关注重大工程建设用钢需求外,钢铁企业还应关注绿色钢结构建筑领域用钢需求。今年1月,住建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要“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高品质钢结构住宅建设,鼓励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钢结构建筑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体系,约90%的建筑钢材可回收再利用,比钢筋混凝土建筑具有明显的低碳优势。因此,钢铁企业应积极跟踪钢结构建筑领域用钢材品种结构变化趋势,开发生产出更加绿色低碳的钢材产品,为我国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提供有力支撑。

《21世纪》: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去年两次取消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目前中国钢材产品出口退税已被全部取消,钢材出口成本有所提升,未来我国钢材出口格局将发生哪些变化?

李新创:国家取消部分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将有效地抑制初级钢铁制品以及中低端钢材出口,促进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升级,同时有利于维护国内钢材市场的供需平衡,更是在“双碳”背景下进一步降低我国钢铁行业总体碳排放、落实碳减排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

对于钢铁产品的出口也不能是简单“一刀切”。部分高端产品出口一方面有利于我国钢铁行业提升世界影响力,实现领先世界钢铁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竞争,可以促进我国钢材产品的质量提升,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建议在政策层面针对不同钢材产品采取差别化政策,适当支持高端钢材出口,限制普通钢材出口,鼓励废钢、钢坯等原料和初级产品进口,构建钢铁行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市场发展新格局。

在取消出口退税的大背景下,RCEP正式实施为我国钢铁行业提供了新空间。

一是短期内有利于我国钢材出口直接增长。2021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钢材出口量2793万吨,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41.9%,是我国钢材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短期来看,RCEP实施以后,将进一步降低钢材的贸易成本,有利于提升我国钢材产品出口竞争力,促进我国对RCEP成员国的钢材出口。

二是有利于我国钢材的间接出口。东盟国家的钢铁下游产业链构建以及全产业链竞争力短时间内难以超越中国,我国机电产品等仍将保持竞争优势,并带动钢材间接出口保持增长。

三是有利于推动钢铁产品进口结构和产品升级。RCEP协定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有效促进部分中高端钢材进口和钢坯钢锭进口。RCEP实施将降低我国从日韩进口中高端钢材的成本,促进部分中高端钢材的进口,这将给国内部分钢铁企业带来一定竞争压力,倒逼其提升产品档次、质量及服务水平。同时,随着RCEP区域内多数产品降低关税,对我国钢坯钢锭等初级产品形成进口利好,增加钢坯钢锭等初级产品进口有望增加,进一步优化进口产品结构。

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结构转型升级

《21世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要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这对钢铁行业有何影响?

李新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钢铁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由于钢铁行业产业规模大,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因此个别地区为了保障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对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布局优化等设置了诸多门槛,不允许本地钢铁产能向域外转移或域外企业对本地区钢铁企业实施重组,抑制了钢铁行业优化调整的需求。《意见》明确要求要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将有效地畅通钢铁行业要素资源的流通,帮助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行业集中度。

二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并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上述资源要素对于推动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具有重大影响。仅以超低排放改造为例,由于各地区推进进程不一,已完成改造的企业吨钢成本上升约200-300元,而没有完成改造的企业则不需要承担这部分成本,影响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随着要素资源的市场化交易,环保、节能水平高的企业生产成本将会降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而水平较低的企业或是选择加强节能减排改造,或是退出市场竞争,从而实现“扶优汰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三是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意见》提出要健全商品质量体系。钢材产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原材料,产品质量的提升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通过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供应链、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生产运营安全性,筑牢企业发展基石。在市场竞争方面,通过质量分级、认证以及品牌建设,逐步完善以质量为核心的产品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优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优质优价”,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21世纪》: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陪伴着我国钢铁行业走过了由弱变强的重要阶段,迎来了建院50周年。未来30年是我国钢铁行业走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冶金规划院在其中的定位是什么?又将发挥哪些作用?

李新创: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冶金规划院正式成立。50年来,冶金规划院始终坚守“钢铁报国”“钢铁强国”初心和使命,冶金规划院全程参与了国家钢铁产业“五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的发展顶层设计、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指导意见、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等重大行业政策的研究制定,还主持完成国内外数百个钢铁企业的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的前期论证等,累计完成7000多项规划咨询工作任务。

如今,我国的粗钢产量超过10亿吨,占据世界的半壁江山,中国钢铁与国际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冶金规划院多次受邀作为中国钢铁行业代表在国际重要行业会议论坛上发声,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钢铁故事,特别是在行业“产能过剩”“绿色发展”等关键问题上积极宣传中国钢铁方案。

今年既是我院的50年华诞,也是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系上,冶金规划院将牢牢把握作为“政府机构参谋部、行业发展引领者、企业规划智囊团”的定位,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苦练内功、主动作为,继续发挥行业权威“智库”的独特优势,以及“一体两翼”大平台的专业协同作用,积极适应宏观环境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新特点,在深度探索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中和服务广大钢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追求极致,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促进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

                                                                                           

关键字:   李新创 钢铁行业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