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什么是碳资产管理?
2、企业碳资产管理系统如何搭建
3、碳资产管理市场良莠不齐
据IESPlaza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12月,我国工商注册成立的企业名称中含“碳资产”的企业数量约282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57家,创下历年来碳资产企业注册数量增长的高峰。
截止到目前,国家电投、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电、大唐集团等9大电力企业均布局碳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碳资产投资和管理,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节能管理服务,认证咨询等,将全力助力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真正验证了那句:没有成立碳资产公司的央企,都不好意思谈论碳中和。
小编在天眼查以“碳资产”为条件搜索发现,公司名称中明确有“碳资产”字样或从事碳资产管理的企业信息达5971条,一年内注册企业数量突破千家。
碳交易的完善,让企业对碳资产管理上了心,都想从这万亿规模的市场里分得一杯羹。这片“蓝海”小白企业如何入局,又该怎么进行碳资产管理呢?
1、什么是碳资产管理?
说碳资产管理之前,得先说说碳资产的概念。
碳资产是指强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或者自愿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配额排放权、减排信用额及相关活动,大致包括之前小编提到的碳配额、碳信用、CCER项目和碳金融等。
碳资产管理就是把这些资产进行系统的管理,以达到保值或是增值效果,此外还包括贯穿企业运营全程的碳资产综合管理业务,比如碳盘查、碳人才培养、碳绩效、低碳品牌建设等,是企业层面实现碳减排目标和低碳转型的关键。
图源:普华永道分析
就像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潜力大一样,碳资产管理也是一个大盘子。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朱伟卿在一次采访中提及:“作为一种资产,碳配额需要盘活、需要管理,1万多家控排企业也需要服务,碳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是尽可能让控排企业低成本完成履约,甚至带来收益。”
2、碳资产管理系统如何搭建?
“双碳”战略目标下,企业碳资产管理将是趋势。
首先从政策和法律层面来说,是彰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其次站在市场的角度,能源危机和成本上升,需要企业尽快完成经济增长和“低碳”、“零碳”脱钩,完成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最后从企业自身考虑,也会应对市场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让企业在进行节能减碳成本上升的同时,也能从多余碳配额和CCER项目中获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企业应该意识到,这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现在做,还是以后做的问题,碳资产管理势必会长期成为企业资产管理的一部分 。为此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企业碳资产管理的系统搭建重点,一起来学习~
主要有五个大方向的搭建:
1、碳排放数据管理
2、配额管理
3、交易辅助
4、绩效管理
5、CCER项目管理
因碳资产管理具备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一些地方政府也已开始鼓励碳资产管理公司发展。
上海在去年5月就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培育碳资产管理机构和专业投资者,推动其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推动资产管理机构开展碳核算、开发碳基金、碳信托、碳指数、碳远期等碳金融产品。
3、碳资产管理市场良莠不齐
在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的背景下,怎样进行碳资产管理,由谁来做,如何做得更好,这是企业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图源:网络
一般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途径主要有三种:由控排企业自行管理、在集团层面成立专门的分公司或部门、交给第三方机构委管。
前两者就是重点排放单位、央企和互联网科技公司主导,并且有一定的风险应对能力,在质量上也能有所保障。后者因企业类型多样,尚没搞明白碳资产管理是怎么一回事就涌入,不排除存在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从而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就造成了碳资产管理能力的良莠不齐。
普华永道发布《碳资产白皮书》也印证了碳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如在数据方面,存在碳排放数据盘点能力欠缺、碳排放数据核查基础薄弱、碳数据管理与日常业务融合低以及其他问题;在技术层面,深度脱碳技术成本高或配套体系尚不成熟,政府对高成本低碳技术的引导不足、企业投资魄力不足,同时市场缺乏针对最新和深度减排技术的标准;在交易领域,白皮书指出碳市场交易规则有效性不足、碳市场流动性低、碳资产金融属性未真正激发,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
毕竟碳资产管理对于很多企业或者个人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而且碳人才也极度缺乏,可以真正进行碳资产管理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说到底,碳资产管理属于服务行业,其本质是人才的竞争。
环球零碳在探访了一些市面上大大小小的从事碳资产管理的企业,发现他们提供的服务基本都是单一的,大致可以分为5大类:针对行业、企业内部培训赋能;帮助企业建设碳排放体系;碳盘查;碳配额管理;碳减排项目管理。
服务的单一,市场需求的火热,小编也在此提醒大家:进行碳资产管理第三方服务机构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踩雷”。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维尔利: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及沼气高值化利用业务同步推进 2024-10-31 17:07:37
- 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迎来更新 企业碳资产管理影响几何 2024-10-31 16:48:09
- 我国能源企业需高度重视碳资产管理工作 2024-10-31 16:45:55
- 央企涉碳管理研究报告发布 深化行业低碳转型实践 2024-10-31 16:43:35
- 中国石油碳资产集中管控平台上线 2024-10-31 16:42:18
- 吴宏杰:企业管理者要提高碳资产变现意识 2024-10-31 16:40:42
- 政企合力推动工业数字化碳管理 2024-10-31 16:38:55
- 碳资产管理的强强联合:开启可持续未来的新征程 2024-10-31 16:37:45
- 以数据质量管理为重点,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发展 2024-10-31 16:36:38
- 中国节能:加速推动绿色金融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10-31 1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