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尝试建立碳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减排。加拿大安大略省也曾雄心勃勃地启动了碳交易市场——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设定排放上限,允许交易碳配额和碳信用,从而激励减排和低碳技术投资。但不久后,安大略省又突然取消了其碳交易计划,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思考。
昙花一现的安大略省碳交易计划
安大略省于2017年正式实施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并于2018年与加利福尼亚州和魁北克省成功建立了三地互联的区域碳市场。
但好景不长,2018年6月,安大略省政府换届,新上任的进步保守党政府以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家庭开支为由,迅速取消了这一计划。这不仅让参与碳市场的企业措手不及,也导致加州和魁北克省切断了与安大略省的碳市场链接,防止来自安大略省碳配额的抛售。
安大略省政府取消碳市场引发了一系列法律纠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科氏工业集团(简称科氏工业)及其子公司科氏供应和贸易公司(简称KS&T)对加拿大政府提出的国际投资仲裁案(简称科氏案)。
科氏工业设立的美国子公司KS&T在安大略省碳市场注册为“市场参与者”(Market Participant)并参与碳交易。在安大略省、魁北克省与加州三地碳市场互联的情况下,KS&T多次从安大略省单独拍卖会及联合拍卖会上竞买配额并转移至其加州碳账户进行交易。安大略省政府单方面宣布取消碳市场后,加州和魁北克省在第一时间切断了与安大略省的碳市场联通,这导致KS&T竞买的碳配额变得一文不值,遭受了巨额经济损失。
在安大略省政府禁止碳市场运营的几个月后,安大略省议会又出台了《取消法案》,既规定“市场参与者”们不会因碳市场取消获得政府补偿,又明确禁止任何人因为碳市场的取消起诉政府。科氏别无选择,向加拿大联邦政府提起了国际投资仲裁,最后仍以失败告终。
科氏案带给我们的反思
科氏案为我国碳市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笔者总结为以下五点:
一是保障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科氏案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安大略省政府的“政策急转弯”。安大略省取消碳市场的行为具有临时性和不可预测性,不仅给部分参与者带来了巨大损失,打击了民间社会的减排积极性,更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了自身的投资环境评价。对我国碳市场建设而言,确保政策稳定性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应有之义,这需要在法律层面加强对碳市场规则的保障,使其具有可预测性和长期性,保护参与者的信赖利益。在法律和政策的调整过程中,应当保障公众参与,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政策透明度,增强公众对碳市场政策的响应和支持。
二是明确碳资产的法律性质。科氏案中,碳配额及其交易行为的法律性质成为争议焦点。在我国,碳资产的法律性质同样并未明确。法律性质直接影响到配额的分配、配额和碳信用的买卖和担保等法律关系的认定,亟须通过法律予以明确。此外,我国碳市场目前立法层级较低,覆盖范围不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最高规范是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的最高规范为生态环境部出台的部门规章《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两者都缺乏更高层级的法律支持。而地方碳市场的法律基础则更为薄弱。总体而言,碳市场建设主要依赖政策,法律基础尚显不足,需要在碳市场建设经验更加成熟时,完成政策向法律的整体转化,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三是建立健全碳交易纠纷解决机制。从程序角度讲,科氏之所以要选择耗时更久、代价更高的国际投资仲裁,是因为安大略省《取消法案》禁止任何人因碳市场取消而起诉政府,限制了国内诉讼的途径。与安大略省取缔碳市场不同,我国的目标是要继续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有效的碳市场纠纷解决机制必不可少。碳交易市场涉及众多主体,包括交易方、登记方、交易机构和第三方核查机构,各方之间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这导致碳市场的纠纷类型多样,除了因碳市场取消引发的争议,未来中国碳市场还可能面临税收分担、场外交易的实际履行、碳金融产品创新及交易机构的责任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较大的知识跨度。因此,碳市场的纠纷解决,一方面应在完善法律基础的同时,以权威典型案例指导实践;另一方面需不断构建完善的司法协同机制,确保参与者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益。
四是理性设计碳减排成本分担机制。安大略省碳市场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减排政策被视为加重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平衡不同时期减排的成本与收益,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关键。我国在设计减排成本分担机制时,应充分考虑各方的承受能力,对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减排成本进行深入研究,在减排过程中尽量实现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成本的公平分担,增强碳定价政策的公众接受度,避免激进的减排政策损害经济发展,进而影响社会对减排政策的支持。对此,一方面应当关注碳价波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建立相应的缓冲机制;另一方面,在碳配额分配陆续从免费分配转为有偿竞价的过程中,合理使用配额发放收入,将有关资金应用于减排成本的分担。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借鉴。科氏案也提醒我们,国际碳市场互联互通存在诸多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避免因某一方的政策调整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负面影响。安大略省是在履约期的中期突然宣布取消碳市场的,无视了其“履约期结束时平稳退出该计划”的法律承诺,违反了其与加州签订的国际协议及与魁北克省签订的省级协议。COP29就《巴黎协定》第六条下的国际碳市场达成了积极成果,我国今后在参与国际碳市场治理时,一方面需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身的碳市场体系;另一方面,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碳市场联系时,更需谨慎评估,以协调和互惠为前提,在法律和规则上寻求共识,在国际合作协议中规定退出联合市场时的强制性事前通知期限,并就单方毁约退出联合市场的处理做出规定。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曹梦佳
作者单位: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风险控制部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加拿大突然取消碳市场被起诉,对中国碳市场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2025-02-19 17:11:52
- 执“绿”为笔 书写美丽中国“广州答卷” 2025-02-19 17:07:13
- 2025年,零碳园区让光伏卡住“碳中和”C位 2025-02-19 16:49:24
- 数字化“助跑”,新能源产业跃迁“绿色智造” 2025-02-19 16:45:11
- 入选全国首批!昆明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2025-02-19 16:08:53
- 山东累计“卖碳”1.33亿吨 2025-02-17 17:43:05
- 加拿大突然取消碳市场被起诉,对中国碳市场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2025-02-17 16:30:18
- 廖华:以碳达峰为分水岭实现碳中和的碳排放控制策略 2025-02-12 14:22:43
- 潘刚引领伊利推进绿色实践,获得集团层面碳中和宣告核查声明 2025-02-12 14:21:28
- 浙江发布工业碳效码3.0 实现企业碳排放“有迹可循” 2024-11-16 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