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华章日新。2024年是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广州紧紧抓住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机遇,以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为统领,以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为牵引,以做好全运会生态环境保障为契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不断深入推进,广州执“绿”为笔,探索超大城市美丽城市建设路径,全面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书写美丽中国的“广州答卷”。
率先探索 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
广州积极争取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支持,率先探索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编制工作方案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全面部署开展10项重点工作,推进打造5大示范样板。
充分挖掘广州独有的“山水林田湖草海”生态资源和环境优势,依据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立足广州北部城乡融合示范区、中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区、南部未来城市示范区,首创“美丽广州—美丽区县—美丽单元—美丽细胞—美丽工程”的美丽广州立体建设模式。
广州知识城—迳下美丽单元建设项目。
率先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市生态环境局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为期三年的《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全国首开落地知识城—迳下美丽单元和黄埔区岭头片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个投融资示范项目。同时搭建美丽广州建设成果展示平台,为公众打造直观呈现美丽广州建设的“见美见绿”窗口。
2025年2月13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与花都区政府在花都区赤坭竹洞村召开全面推进赤坭镇建设美丽中国示范镇工作实施方案发布会暨投融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赤坭镇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开展美丽中国示范镇建设,成为广州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的又一范例。
再创佳绩 大气水环境质量历史最优
2024圆满收官,广州生态环境质量再创佳绩,大气、水环境质量达历史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AQI达标率)由90.4%提升至94%,PM2.5平均浓度由23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1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继续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国考、省考优良断面比例由85.0%提升至100%;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增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1.47毫克/升,同比大幅改善21.4%,首次达到年度考核要求(低于1.55毫克/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危险废物100%安全处置。入选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打造“生态环境数据要素创新基地”。2023年度环境目标责任考核全省第一,连续五年获评优秀。
蓝天白云、璀璨星空,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也是人民群众对幸福感、获得感的具体感知。变美的不仅仅是蓝天与星空,家门口的河湖也在不断蜕变,变成了“诗与远方”。
美丽的荔枝湾涌。
流溪河里消匿60年的飞瀑草回归,灭绝40年的唐鱼重现;增江上白鹭蹁跹,鱼翔浅底,为鱼群和191种鸟类提供重要生境节点;荔枝湾涌两岸,碧道怡人、文化悠远,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西关水客厅”……广州市按照“三水统筹,全域治理”的系统治水思路,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全力打造美丽河湖精品体系,奋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中作示范当样板。2024年,广州已建成超30个市级美丽河湖,并计划在十五运会前完成100个市级美丽河湖创建任务。
绿色转型 广交会历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
越秀公园通过节能减排、增加生态碳汇、资源循环利用,逐步打造成为零碳公园;百年古村花都塱头村建设游客个人碳账户、打造碳普惠线路,鼓励游客以绿色出行换取碳积分……广州以碳普惠机制为零碳场景提供本地化碳减排量来源,为两山转化理论提供广州生动实践,奋力实现生态价值转化闭环。
气候变化受环境影响,同时也与经济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广州牢牢锚定“双碳”目标,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持续推动零碳+场景打造,推动广交会历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打造国内首个宠物行业碳中和展览。支持做好广东碳交易市场扩容,广州企业连续11年100%完成履约。成功举办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持续深化南沙开发区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建设。
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印发《广州市“无废细胞”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遴选38个企事业单位开展首批“无废细胞”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标杆带动作用,新增建设“无废细胞”1846个,番禺区“无废县区”试点示范建设在全省率先通过验收。
美丽全运 所有场馆已完成绿色建筑设计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不仅意味着蓝天白云,还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广州坚持“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秉承绿色低碳理念,印发实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广州赛区绿色行动计划、打造美丽全运实施方案、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方案等,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首次提出大规模运用地方碳普惠制、融入零碳场景理念、倡议供应零碳产品等亮点举措,出台林业、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等碳普惠方法学,组织开展碳排放数据核查,持续开发广州碳普惠自愿减排量,推动国有林场碳汇捐赠,推进赛事碳中和。所有场馆已完成绿色建筑设计,6个绿色低碳场馆已完成绿色低碳技术设计。编制印发“无废细胞”建设指南,推进赛事相关“无废体育场馆”“无废酒店”等类型“无废细胞”建设,打造“无废全运”。
向“绿”而行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城市发展的“含绿量”越高,“含金量”就越足。在新的一年里,广州向“绿”而行,继续以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全面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编制美丽广州建设规划纲要,系统设计美丽广州路线图和时间表。继续探索创新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推动更多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地,推动花都、从化、增城等区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开展美丽场馆、美丽街区、生态社区、宁静小区等美丽细胞建设。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深化固定源氮氧化物治理,优化扬尘污染等精细化管理,精准应对污染天气。全面推进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督促排水单元达标改造和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程按计划推进。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督促关闭搬迁企业做好地块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健全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化南沙气候投融资试点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试点,推动探索建立碳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一批零碳园区,助力碳交易创新发展。深入开展环境健康管理试点,探索超大城市全域开展环境健康管理的示范路径。
健全现代化环境治理保障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打造智慧高效“生态大脑”。拓展非现场监管的手段及应用,做好无人机、污染船等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推广,助推低空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
关键字: 广州答卷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加拿大突然取消碳市场被起诉,对中国碳市场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2025-02-19 17:11:52
- 执“绿”为笔 书写美丽中国“广州答卷” 2025-02-19 17:07:13
- 2025年,零碳园区让光伏卡住“碳中和”C位 2025-02-19 16:49:24
- 数字化“助跑”,新能源产业跃迁“绿色智造” 2025-02-19 16:45:11
- 入选全国首批!昆明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2025-02-19 16:08:53
- 山东累计“卖碳”1.33亿吨 2025-02-17 17:43:05
- 加拿大突然取消碳市场被起诉,对中国碳市场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2025-02-17 16:30:18
- 廖华:以碳达峰为分水岭实现碳中和的碳排放控制策略 2025-02-12 14:22:43
- 潘刚引领伊利推进绿色实践,获得集团层面碳中和宣告核查声明 2025-02-12 14:21:28
- 浙江发布工业碳效码3.0 实现企业碳排放“有迹可循” 2024-11-16 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