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碳市场首次扩围,催生出哪些绿色技术投资新风口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25-03-30 17:25:46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覆盖范围是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的关键举措。生态环境部3月26日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年排放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以上。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

2025年成为钢铁、水泥和铝冶炼的关键转型节点
《方案》当中,制定年度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是这样描述的,“在启动实施阶段,2024年度配额分配量与其经核查的实际碳排放量相等,2025年度和2026年度配额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思路进行分配。在深化完善阶段,对标行业先进水平优化配额分配方法,推动单位产品产量(产出)碳排放不断下降。”
这就意味着,企业在首个履约年不会面临显性碳成本,无需支付额外的履约成本;这种分配方式有助于平稳过渡,让企业熟悉碳市场的规则和运作机制,避免对行业造成过大的冲击;同时,又为后续逐步收紧配额、推动企业减排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意味着,2025年将成为钢铁、水泥和铝冶炼行业的关键转型节点——2025和2026年度各行业企业所获得的配额数量与产能产出挂钩,合理确定配额盈缺率。若企业的碳排放强度低于设定的基准线,那么它可能会获得额外的配额盈余;反之,如果碳排放强度高于基准线,则可能会面临配额短缺,需要支付额外的履约成本。
首次扩围催生出哪些绿色技术投资新风口
随着碳市场的首次扩围,对钢铁、水泥和铝冶炼企业的影响愈发显著。一方面,碳市场的扩围无疑增加了高碳排企业的履约成本,这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碳排放管理策略。然而,另一方面,碳市场的扩围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催生了绿色技术投资的新风口。
钢铁行业中,小型高炉-转炉可以向大型高炉-转炉升级,也可以优先利用高品质原料,降低长流程钢铁生产碳排放强度;还可以通过电炉+废钢替代长流程炼钢;另外,氢气也能直接还原炼钢技术,比如说,国内宝武、河钢、酒钢等钢铁企业已经开始了绿氢炼钢探索试点。
水泥行业中,首先也是使用低碳原料,而后是开发低碳水泥熟料技术,生产低碳水泥复合材料;还要进行燃料升级,中短期主要是使用固体废物燃料、生物质燃料等,中远期将有氢能、绿电等作为可选择的替代燃料。根据预测,燃料替代技术路径情景下,水泥行业整体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2亿吨。
铝冶炼行业中,要推进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能源梯级利用和余热利用,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项目落地;另外,要大幅度提高再生铝生产能力,提高再生铝比例,比如说,选择沿海和水电丰富的绿色能源地区进行铝产业布局,降低物流运输和金属重熔过程中的碳排放;还要发展零碳技术,如无废冶金、高效超低能耗铝电解槽、惰性阳极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等。

关键字:   碳市场 首次扩围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