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近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竞赛场馆陆续通过相关验收,静待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大幕开启。记者从深圳赛区执委会获悉,深圳赛区将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科技”的办赛要求,以绿色低碳为核心,通过科技创新和智慧管理,在竞赛场馆设计、施工及运营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实践,推广“光储超充、车网互动”一体化等应用示范场景,为打造“碳中和”全运会提供有力支撑。
力推绿色低碳实践
深圳赛区秉持“节约办赛”原则,优先采用现有体育场馆改造升级,20个竞赛场馆中14个为改造场馆。这种“循环利用”的方式,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减少了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和环境破坏。
在场馆设计阶段,深圳赛区注重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场馆的环境特点和运营需求优化设计,积极引入可再生能源利用、高性能围护结构、节能灯具、节水设计、海绵城市等绿色低碳技术,实现场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中,光明国际马术中心作为国内最大跨度的木结构体育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将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后,在施工现场快速组装连接,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运营阶段,深圳赛区将场馆与周边城区深度融合,制定了场馆及相关设施赛后再利用计划,保障永久性场馆赛后利用率达100%。如深圳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将场地结合社区绿地公园进行一体建设,专业竞赛级场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打造了集体育活动、生态环境、社区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功能空间。
近零碳建筑很环保
深圳赛区要求新建场馆及接待酒店全面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目前,深圳赛区20个竞赛场馆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达到36.56万平方米,占场馆总建筑面积的41%。其中包括三星级绿色建筑3座(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场、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龙华文体中心)和二星级绿色建筑2座(光明国际马术中心、深圳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
在此基础上,深圳赛区还推进近零碳场馆和酒店示范工程建设。深圳湾体育中心体育场、深圳湾体育中心体育馆、龙华文体中心、银湖会议中心等4个场馆依据《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指引(试行)》要求,建设近零碳建筑。其中,将承接棋类比赛、会议和人员接待等活动的深圳银湖会议中心通过一系列改造,将实现建筑碳排放总量比改造前降低40%以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8%。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深圳赛区场馆建设或改造过程中,积极研究部署太阳能光伏系统,并配建储能设施,优先采用自发自用的应用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自消纳比例。同时,深圳赛区在多个场馆部署“光储超充、车网互动”一体化示范应用场景,开展基于5G增强技术的应用,场馆作为柔性负载参与需求侧响应。
在具体实践中,深圳湾体育中心体育场和深圳湾体育中心体育馆采用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将光伏玻璃作为建筑采光材料使用,在满足建筑材料功能的同时,具备发电功能。龙华文体中心建设了分布式光伏系统,并配套建设储能电站系统,充放电时长达2小时。银湖会议中心整合了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储能系统、液冷超充系统、SOFC燃料电池系统等多种绿色低碳技术,形成了一个综合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高效能源利用和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
此外,深圳赛区按照“一馆一策”原则推进场馆光储超充和车网互动一体化示范应用项目建设,深圳湾体育中心、南山文体中心体育馆、虹桥公园(二期)BMX自由式小轮车场、宝安体育场、大运中心体育场、龙华文体中心、坪山体育中心体育馆、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等场馆均部署了相关设施,通过5G增强技术实现智能能源管理。
全面打造智慧场馆
深圳赛区在场馆维修和建设中积极推进新型储能、数字孪生等高新技术应用,部署VOC数字孪生场馆,全面打造智慧场馆。这些高科技手段不仅提升了场馆的运营效率,更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便捷、智能的观赛体验。
深圳湾体育中心体育馆与深圳湾体育中心体育场打造了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智慧能源与碳资产管理“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平台,通过AI节能模式联动和节能自控技术,实时监控场馆设备与新能源设备能耗,实现能源的精细化、智能化管控。深圳市体育中心在改造中采用了国际首创的“开合屋盖+移动斗屏”多维场景,打造虚拟现实交融的互动体验,创建了面向未来的“5A”智慧平台,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赛体验。
绿色建造、近零碳示范、光伏+储能、科技赋能……这些多维度创新实践,将为打造“碳中和”全运会奠定坚实基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执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深圳在绿色办赛方面的成功探索,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型赛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首席记者 吴蕾)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中国石油碳资产集中管控平台通过验收 2025-04-07 20:03:26
- 如何高效管理碳资产? 2025-04-07 20:02:38
- 十五运会深圳赛区场馆多维度创新实践 2025-04-07 20:00:26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系列解读 2025-04-07 19:59:05
- 她们向“新”而行 演绎精彩故事 2025-03-08 16:33:35
- 全国两会进行时,代表委员建言新能源“反卷”前行 2025-03-08 16:31:21
- 实现碳资产智能管理 日照这家企业建设省内首个碳管理智慧管控平台 2025-03-08 16:29:00
- 逐绿而行 向新出发!泸县正奔跑在这个赛道 2025-02-19 18:03:30
- 助力算好“减碳”账 兴业银行创新双碳管理数字化服务 2025-02-19 18:02:22
- 维尔利: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及沼气高值化利用业务同步推进 2024-10-31 17: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