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中关村论坛ESG协同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分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标准化协会宣布《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绩效评价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团体标准正式启动实施。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标志着“三位一体”的ESG标准体系已初步搭建。“三位一体”的ESG标准体系采用“1+N”的形式。其中“1”是通则,包括3个通用标准:《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指南》《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管理体系建设指南》和《导则》。“N”则是各行业的ESG标准。
点评:《导则》团体标准的启动实施,标志着我国ESG标准体系“三位一体”框架初步成型,填补了企业ESG评价的系统性空白。该体系通过129项四级指标的精细化设计,将国际规范与中国实践结合,为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量化的管理工具,尤其强化了节能减排、绿色供应链等关键领域的绩效评估。
全球清洁电力占比首破40%,中国风能与太阳能增长贡献超半数
4月8日,国际能源环境智库Ember发布的2025年《全球电力评论》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清洁电力占比首次突破40%,达40.9%,创造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成就标志着全球能源转型迈入新阶段,而中国在其中贡献了超半数新增清洁电力(风能与太阳能),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推动力。
点评:2024年清洁电力占比突破40%大关,揭示全球能源转型迎来里程碑时刻。中国以超半数新增清洁电力的贡献,再次证明其在全球能源革命中的核心引擎地位。
ESG投资
截至2024年末,深交所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883.74亿元
深圳证券交易所4月7日发布的绿色债券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末,深交所累计发行绿色债券375只,规模合计为1883.74亿元。近年来,深交所不断扩展绿色金融产品序列。截至2025年3月末,深交所累计发行可持续发展主题债券、基础设施REITs和ETF超3100亿元,发布绿色可持续发展指数76只。
点评:这些成果既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积极服务“双碳”战略,也展现了深交所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未来需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强化信息披露,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资。
60亿元!首笔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在伦敦成功发行
新华社报道,伦敦时间4月2日,中国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英国伦敦成功簿记发行了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其中,3年期30亿元人民币,发行利率为1.88%;5年期30亿元人民币,发行利率为1.93%,均低于中国香港二级市场同期限国债利率水平。这是中国财政部发行的首笔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投资者类型丰富,地域分布广泛。总申购金额为415.8亿元人民币,是发行金额的6.9倍。
点评:此次中国在伦敦成功发行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以低于中国香港二级市场的利率水平实现超额申购,展现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绿色金融的高度认可。债券吸引多元化的全球投资者,特别是22%来自绿色和可持续投资领域,凸显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国际吸引力。
ESG观点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建议气候相关政策纳入性别和年龄视角
4月7日,欧洲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在世界卫生日主题分享会上表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温、洪水和空气污染均会对我国妇幼健康造成较大威胁。他强调,应将性别和年龄视角纳入气候政策,在制定环境、气候政策时强调公平性主题,强化妇幼卫生系统韧性及资源公平分配,守护妇幼健康和人类繁衍。
点评:阚海东教授的观点深刻揭示了气候变化与公共卫生的交叉挑战,尤其凸显了妇幼群体作为环境脆弱者的特殊风险。其呼吁将性别与年龄视角纳入气候政策,不仅是对“健康公平”原则的务实践行,更体现了前瞻性的政策设计思维——通过强化卫生系统韧性和资源分配正义,既能填补传统气候应对中妇幼保护的盲区,也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减贫、健康与性别平等提供了协同治理路径。
ESG行动
深圳市发布绿色金融行动方案 19条措施支持深圳探索超大城市碳达峰路径
近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深圳金融监管局、深圳证监局等部门印发《关于统筹做好深圳绿色金融大文章 支持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聚焦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促进“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四大方面,加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服务深圳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提出19条具体举措,明确绿色金融支持深圳探索超大城市碳达峰的具体路径。
点评:深圳此次出台的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展现了地方政府以系统性金融创新推动“双碳”目标的实践智慧。通过多部门协同机制,方案不仅覆盖了传统绿色信贷与债券的扩容,更强调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升级与“五篇大文章”的融合,凸显了从单一工具供给向全生态金融赋能的转型思路。
关键字: 《企业ESG绩效评价导则》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企业ESG绩效评价导则》团体标准正式启动实施 2025-04-12 18:20:12
- 零碳新纪元:中国零碳工厂与零碳园区布局加速 2025-04-12 18:07:19
- 中国盐行业首家“零碳工厂”花落云南 2025-04-08 18:22:32
- 苏州市“近零碳”工厂评价指标体系发布 2025-03-30 16:48:14
- 零碳工厂一批批,中国在重新定义工厂模样 2025-03-11 13:45:25
- “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5-03-11 13:44:05
- 总投资10亿元的“零碳工厂”在吴江盛泽开工 2025-03-11 13:41:25
- 2025政府工作报告首提“零碳园区”和“零碳工厂” 2025-03-11 13:22:54
- 逐“绿”前行!全国600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推动产业变革 2025-03-06 13:36:44
- 当升蜀道建成攀西地区首座“零碳工厂” 2025-03-02 19: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