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CCER市场迈向规范化:质量防线如何筑牢?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中国环境  发布时间:2025-04-24 19:07:09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逐步为中国公众所熟知。作为市场信用的基础,碳减排数据质量不仅决定了减排项目是否具备市场准入资格,更影响着整个市场的信任度和权威性。作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项目业主和审定与核查机构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保障减排项目质量,落实“双承诺”原则,维护市场运行秩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筑牢数据底线,项目业主如何打好CCER的“信任牌”?

在CCER市场重启的背景下,碳市场回暖、需求高涨。然而,CCER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依赖于政策红利,更依赖项目业主对“数据质量”这一核心命脉的把控。监测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可追溯,是减排量获得成功登记乃至实现碳资产变现的关键。

以海上风电项目为例,如何确保项目满足方法学提出的“单30”要求(即离岸30公里、水深30米)?“我们根据设计院出具的前期勘测报告,在项目建成投产后重新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现场复测,并协调海洋局出具正式证明材料,确保‘寸尺无差’,这是确保项目符合方法学适用性要求的严格论证,也是整个数据质量保障体系的第一环。”记者从一家项目业主负责人处了解到。

一旦项目步入运营阶段,数据采集的严谨性则成为重中之重。福州海峡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A区297.8MW海上风电项目的负责人表示,在海上风电、光热等项目中,采用了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采集电量数据,并辅以人工每日手动抄表,形成双重记录机制。这些数据与电网公司出具的电量结算单据进行交叉核对,多重交叉检验确保数据“一条不漏”。集团高度重视原始记录的留存及资料的电子化存档管理,形成了减排监测“原始凭证—校验报告—减排量登记依据”的闭环逻辑链条。

中广核新能源则根据每个项目的监测计划建立专门的数据质量监测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从原始数据源、设备编号、检定时间到最终生成的碳减排量,实现全流程每一个节点留痕。同时,在内部流程上实施“穿透式”管理,所有上报数据需通过三级审核机制,分别由项目公司、区域公司及总部逐级复核,才可提交第三方核查机构。通过落实制度化、标准化流程,不仅能将人为误差、数据遗漏等风险降低至最小,为项目自证清白提供了“底气”,也方便未来接受主管部门及审定机构的逐级追查。

数据“可追溯”,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习惯。“监测数据需具备全生命周期可追溯能力,这也让数据管理从‘重视’走向‘精细’”。国家能源集团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应对这一新要求,国家能源集团建立了包括数据采集、内部审核、定期校准、电能表管理等一系列完整制度体系。电能表在使用前需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检定,使用过程中每年校准一次,并出具正式报告,所有记录都需电子归档、纸质备份。

同时,项目业主不只是数据的“提供者”,更是制度的“执行者”、风险的“管理者”。只有从源头开始注重提升数据质量,才能筑牢市场信心,点燃绿色发展的引擎。CCER作为典型的政策型市场,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固的信任基础。而这一基础的核心正是数据质量。

从设计初期的合规审查、到建设期的设备精校、再到运行期的数据监测、最终的减排核算,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挑战与风险。然而,在经济性与数据真实性之间,企业始终在坚持一个“底线”:“数据不能通融,不能为了收益而冒险。”中广核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一个日益规范化的市场中,数据失真不仅意味着项目退签、收益流失,更可能面临严厉的法律与信用的惩罚。”

筑牢信任防线,审定与核查机构如何做好“守门人”?

审定与核查机构是依法设立、承担审定或核查任务的合格评定机构,应对其出具报告的合规性、真实性与准确性全面负责。面对公众对数据质量及透明度的高度关注,以及减排项目多样化带来的审查挑战,第三方机构如何构筑信任防线?

“我们既要确认一个项目是否符合方法学适用条件,又要逐项核实其减排量计算逻辑和数据来源。”中环联合认证中心(CEC)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把关”并非照本宣科,而需具备跨行业理解力和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判断力。

具体实践中,无论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提出的“双人复核+专家库+全过程记录”,还是CEC搭建的“一级审查+二级复核+质量经理终审”三级审查机制,目的都是以专业流程抵御人为偏差,确保项目在数据口径、核算逻辑、风险提示等方面经得起推敲。

记者了解到,在自愿减排项目的审定核查中,最常见的“打回重做”原因不是技术方案不成熟,而是监测数据存在问题,或数据溯源性不足。“有的项目数据从企业台账到最终报告,中间要经过多次转换、人工处理、手动计算,如果每个环节都不记录证据链,最后很难追溯。”CQC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目前普遍采取“过程留痕+终身追责”策略。如CQC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审定核查全过程记录,关键证据链存档备查。CEC则设计了“数据自动比对+逻辑校验+异常预警”技术模块,对申报参数进行事前智能筛查,大幅提升报告质量。

“我们既是看门人,也是防火墙。最终不是看谁发现的问题多,而是谁能在前端就避免这些问题发生。”CEC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对人力的“信任”,不能只靠经验,还要靠制度兜底。CEC通过内控制度,将审查责任层层压实至个人,报告中每一项关键结论都需明确负责人,做到可追责、能复查。CQC则在流程设计中嵌入独立评审机制,确保审核员与项目业主无历史利益交叉,防止潜在利益冲突。“我们信任自己的审核员,但也必须用制度防范盲区。只有把人放在制度里,信任才不会失控。”CEC相关负责人说。

审定核查工作的质量要求极高,但市场也有明确的时间诉求。为提高核查工作效率,机构一方面将部分评估工作前置到合同评审阶段,提前了解项目适用性等必要信息;另一方面用技术手段减少来回修改的损耗。例如CEC在合同评审期间就会对项目进行评审,企业可对应修改后再上传公示文件,使得初审时问题减少约30%,有效提升公示文件质量。CQC则启用“审核路径图”,对不同类型项目建立标准化审定路径,能够在保障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升通用项目的处理效率。

碳市场是信用交易体系,而信用的底座正是“核查有效性”。CCER市场刚刚启动,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刚刚登记,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第三方机构的结论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企业绿色价值的“评估依据”。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完善,交易进一步活跃,项目业主等有关市场参与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持续创新数据保障机制,提升行业数据质量,多方共建高质量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各行业绿色转型。

关键字:   CCER市场 规范化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