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中国将建8个大型天然气基地,年产量各达百亿立方米
绿色低碳战略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而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则是优化能源结构的主要途径。
昨日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指出,“十三五”末期,一次能源消费中天然气比重要达到10%以上,年产常规天然气1850亿立方米。同时,页岩气和煤层气开发,这两项非常规气体的加速发展被视作全产业链上的突破重点。
全产业链推动供需发展
上游方面,未来将努力建设8个年产量百亿立方米级以上的大型天然气生产基地。到2020年,累计新增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5.5万亿立方米,年产常规天然气1850亿立方米。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常规天然气产量为1178亿立方米,1850亿立方米的目标将在未来推动上游生产不断加速。
安迅思能源研究中心总监李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生产基地大规模化是未来的趋势,有了规模优势,便可以降低总体的经营成本,也利于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与安全,总体上利好上游生产。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王皓浩认为,天然气发电近两年受天然气价格上调影响,发展并不顺利。虽然有政策支撑和部分经济补贴,但仍旧无法弥补企业实际运行成本红利逐渐消失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因此《计划》也提出了“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
李莉还告诉记者,《计划》提出的稳步发展天然气交通运输是一个新的亮点,对天然气交通提出了一些相对比较新的目标,并且细化出了城市出租车、公交车的重点。“但是可以看出,在天然气交通方面,基调仍然是稳妥,不会有爆发式的发展。”
重点突破非常规气开发
李莉认为,非常规气的开发进度目前还相对较慢,因此政策层面期待其可以加快速度。
在此次公布的《计划》中,对属于非常规天然气的页岩气等发展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则认为,价格是天然气需要关注的重点。无论是非常规气体还是常规气体,天然气消费的扩大,要得益于其经济性。
王晓坤表示,天然气在下游的拓展步伐受到高价的抑制,增速在放缓:“在工业领域,由于造纸、金属冶炼等制造业低迷,对于价格敏感,价格逐步上涨的天然气的吸引力在减弱;在发电领域,更是由于天然气发电高于煤炭3倍左右的成本而步伐滞缓。”
“如果天然气价格维持在一个比较经济的水平,那么其下游拓展会相对顺利,天然气未来的需求将仍然保持强劲。对于非常规气体的发展,更需注意经济性,以促进企业开发的动力。”王晓坤说。
绿色低碳战略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而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则是优化能源结构的主要途径。
昨日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指出,“十三五”末期,一次能源消费中天然气比重要达到10%以上,年产常规天然气1850亿立方米。同时,页岩气和煤层气开发,这两项非常规气体的加速发展被视作全产业链上的突破重点。
全产业链推动供需发展
上游方面,未来将努力建设8个年产量百亿立方米级以上的大型天然气生产基地。到2020年,累计新增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5.5万亿立方米,年产常规天然气1850亿立方米。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常规天然气产量为1178亿立方米,1850亿立方米的目标将在未来推动上游生产不断加速。
安迅思能源研究中心总监李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生产基地大规模化是未来的趋势,有了规模优势,便可以降低总体的经营成本,也利于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与安全,总体上利好上游生产。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王皓浩认为,天然气发电近两年受天然气价格上调影响,发展并不顺利。虽然有政策支撑和部分经济补贴,但仍旧无法弥补企业实际运行成本红利逐渐消失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因此《计划》也提出了“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
李莉还告诉记者,《计划》提出的稳步发展天然气交通运输是一个新的亮点,对天然气交通提出了一些相对比较新的目标,并且细化出了城市出租车、公交车的重点。“但是可以看出,在天然气交通方面,基调仍然是稳妥,不会有爆发式的发展。”
重点突破非常规气开发
李莉认为,非常规气的开发进度目前还相对较慢,因此政策层面期待其可以加快速度。
在此次公布的《计划》中,对属于非常规天然气的页岩气等发展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则认为,价格是天然气需要关注的重点。无论是非常规气体还是常规气体,天然气消费的扩大,要得益于其经济性。
王晓坤表示,天然气在下游的拓展步伐受到高价的抑制,增速在放缓:“在工业领域,由于造纸、金属冶炼等制造业低迷,对于价格敏感,价格逐步上涨的天然气的吸引力在减弱;在发电领域,更是由于天然气发电高于煤炭3倍左右的成本而步伐滞缓。”
“如果天然气价格维持在一个比较经济的水平,那么其下游拓展会相对顺利,天然气未来的需求将仍然保持强劲。对于非常规气体的发展,更需注意经济性,以促进企业开发的动力。”王晓坤说。
关键字: 2222中国将建8个大型天然气基地,年产量各达百亿立方米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我国首次开展道路货运行业碳排放底数摸排工作 2025-04-07 19:11:14
- 碳中和赛道业务大盘点:这些机会不容错过! 2025-04-01 09:24:56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 新增企业约1500家 2025-03-30 17:30:40
-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湖北如何乘“绿”而起? 2025-03-30 17:27:59
- 全国碳交易市场首次扩围,钢铁企业影响几何? 2025-03-30 16:51:23
- 国家碳达峰试点究竟是什么?怎么申报?有什么好处? 2025-03-30 16:43:45
- 中法:全面完整有效地执行《巴黎协定》! 2025-03-30 16:32:13
- 配电网碳足迹计量技术突破 国家电网新专利撬动碳管理新范式 2025-03-30 15:54:39
-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覆盖约30亿吨排放、1500家控排企业 2025-03-27 19:36:58
- 华尔街纷纷退出气候倡导组织的背后 2025-03-27 19: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