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个从前“默默无闻”的女人火了。
新股蓝思科技今日将进行网上申购,据了解,蓝思科技成功登陆创业板后,其董事长周群飞或成新任中国女首富。
按新股发行遭爆炒的惯例,蓝思科技攀升到45倍估值为大概率事件,以周群飞持股近九成计算,其身价或超越身价440亿元的中国女首富杨惠妍。
这位将成为新任中国女首富的周群飞,曾在深圳打工、创业多年,今年45岁。
周群飞个人身价或达466亿元
让人意外的是,蓝思科技虽然牛冠创业板,但它是一家股权高度集中的企业――大股东几乎持有全部股权。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周群飞和郑俊龙夫妇合计持有公司上市前99.09%的股份,其中周群飞持有97.69%,丈夫郑俊龙持有1.40%。
根据券商测算,蓝思科技的市值很可能升至530亿元,而周群飞的个人身价将达到466亿元。
据2014年胡润女富豪榜显示,33岁的杨惠妍以财富440亿元蝉联“女首富”宝座,73岁的陈丽华以400亿元保持第二,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白手起家女首富,也是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57岁的张茵以290亿元排第三,位列中国和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第二位。一旦蓝思科技上市,中国女首富的位置极有可能变为持股市值达466亿元的周群飞。
讲到未来女首富的年薪,也是个“天文数字”――周群飞2014年年薪高达1036万元。
“手机玻璃女王”原是深圳“打工妹”
被称为“手机玻璃女王”的周群飞相当低调。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除了少量公益活动,周群飞几乎很少进入公众视野。以致她在深圳打工、创业的那段历史也少有人提及。周群飞是如何从台湾厂商主导的手机代工业中突围,夺得苹果公司的大订单,对外界来说也是个谜。
深圳商报记者从深圳伯恩光学高层获悉,周群飞早年曾在伯恩杨氏家族企业“打工”多年,后离开创立蓝思科技公司,成为伯恩最大的竞争对手。
据了解,20多年前,1970年出生的湖南人周群飞就南下打工,进入玻璃加工行业,那时候的她只有20来岁,当时的伯恩主要是做手表玻璃,后逐渐转战多媒体和电子消费品、移动设备屏幕市场。周群飞在这个行业里,算是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人”了。
2003年,周群飞羽翼渐丰,创立了深圳蓝思科技有限公司。蓝思科技创立之后,与伯恩光学在移动设备屏幕等诸多方面展开正面竞争。此后不久,周群飞将工厂迁往湖南老家。
目前,蓝思科技最强劲的对手仍是伯恩光学。据媒体报道,伯恩光学和蓝思科技是中国最大的两家手机玻璃镜片制造商。公开资料显示,蓝思科技2013年的产值达到100多亿元,而伯恩光学的总产值达到200多亿元。伯恩光学和蓝思科技是苹果、三星全球最大的两大玻璃面板供货商,二者的商业竞争、人才争夺从未停止。
上市前夕
业绩大幅下滑引来关注
每一轮IPO都能造就不少新富豪,不过,似乎没有谁像周群飞一样,能吸引这么多眼球。
首先是其上市前夕业绩下滑五成的消息,让人捏了一把汗。
据公开资料显示,公司2014年实现净利润11.76亿元,而2012年、2013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9.96亿元、24.4亿元,相比2013年,2014年净利润下降51.6%。根据蓝思科技解释,主要是手机防护玻璃毛利大幅下降。
长期关注该领域的刘景利律师告诉记者,玻璃盖板作为传统行业已经不是一家独大,随着智能手机业务的迅猛增长,该业务已经有玻璃盖板巨头伯恩光学、富士康、厦门TPK等几家大型代工企业参与,其后又有十几家小型企业加入竞争,利润率大幅度下滑、产能过剩可能是其背后的真实原因。
成功跻身苹果产业链,让蓝思科技成就了今日业绩。不过,对少数大客户依赖的风险也让投资者担忧其是否会成为下一个“GT”?2014年,美国著名的蓝宝石生产商GT就因苹果新产品未使用蓝宝石而宣告破产。
记者注意到,2012年~2014年,该公司对苹果和三星的合计销售占比分别达到87.65%、83.60%和74.15%。面对这样的现实,蓝思科技在招股书中坦言,未来若苹果、三星稍有闪失,蓝思科技不排除出现上市当年业绩波动、下滑、营业利润同比下滑50%以上的可能。
刘景利分析认为,蓝思科技是以玻璃盖板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其业务高度依赖苹果、三星之类大型移动互联网硬件企业,行业具有劳动力密集、重资产,高经营杠杆的特点,公司2014年劳动力成本和折旧费用分别达45亿元和14亿元,巨额的固定成本和高度的客户集中也让行业具有高度的投资风险,如果失去苹果这一客户,公司或将立刻陷入困境。
最新消息显示,苹果公司将于太平洋时间3月9日(北京时间3月10日凌晨1点)在旧金山举行特别发布会,Apple Watch将会如约而至。据分析人士透露,40%的Apple Watch将配备蓝宝石盖板,该盖板由蓝思科技的竞争对手伯恩光学供货。业界预测,蓝宝石板块的第二个春天可能来了,不过对蓝思科技的业绩影响仍有待观察。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刘振民:全球气候合作面临四大命题,坚定多边主义重构行动范式 2025-03-27 19:14:47
- 新提法!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撰文详解新型能源体系 2025-03-15 14:34:25
- 王金南委员:加快零碳园区标准建设 2025-03-11 13:18:54
- 张希良:海上风电项目享受补贴政策,不应影响其参与CCER交易市场 2025-03-11 13:10:26
- 十年间生态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黄润秋现场掏出了2块空气滤膜 2025-03-11 13:05:58
- 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国家将设立航母级基金投向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 2025-03-11 13:01:02
- 全国人大代表、徐延铭:建议加快推出碳排放权期货 2025-03-11 12:28:18
- 全国政协委员戴和根:探索绿色低碳实践推动城市更新 2025-03-08 16:37:52
- 抢抓绿色规则制定权!这位代表建议加快形成全景碳计量标准体系 2025-03-08 15:44:01
- 全国人大代表曹仁贤:建议基于巴黎协定第6条,推进碳市场国际化! 2025-03-08 15: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