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公司比较尴尬,券商研报都很少,因为很多分析师弄不清我们的主业。”在4月22日年度股东大会间歇,双良节能董秘王晓松如是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本次股东会上,除了审议2014年财报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公司与大股东的资产置换方案,根据方案,双良节能拟将其持有的利士德化工75%股权作为置出资产,与双良科技、利创新能源持有的双良新能源85%股权进行置换。
目前,双良节能的化工业务占到主营收入超过6成,这也使其环保概念虽有其名,却无其实,此次置换意味着公司将告别盈利状况不佳的化工业务,变成纯正的环保设备企业。
尴尬的化工业务
化工业务曾经给双良节能带来巨大效益,但现在无论是对公司管理层还是投资者,化工业务都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资料显示,双良节能化工业务运营主体是利士德化工,前者持有后者75%的股权。利士德化工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苯乙烯、可发性聚苯乙烯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截至目前已形成年产可发性聚苯乙烯 36 万吨、苯乙烯 42 万吨的设计生产能力。
曾几何时,利士德化工曾经是双良节能的“现金奶牛”。2013年,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创纪录的达到5.2亿元,其中利士德化工就贡献了2.78亿元。
但是这种巨大盈利的背后,却暗藏隐患。
记者统计了双良节能2006年以来的财务数据发现,从2007年开始到2014年,公司营收从29.86亿增长到68亿,年均增速13%,呈稳定增长之势。而化工业务在公司主营业务占比一直较高,其中2013年占比达70%,2014年占比达64%。
在巨大的营收背后,盈利状况却极不稳定。2006年到2014年的9年间,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有4年为负值,波动区间从-43.77%到180.33%,其毛利率最高时达到22.13%,最低时只有11.07%。
记者发现,在公司盈利和毛利率较高的年份里,均是苯乙烯等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之时,如2013年公司化工业务就贡献了53%的净利润。尝到甜头的双良节能当时还计划将苯乙烯产能扩建到50万吨。
但是2014年开始,苯乙烯价格开始掉头向下,到目前已经从2013年最高峰时的2万多元/每吨跌至8000多元/吨,双良节能化工业务毛利率仅剩1.53%,利士德公司亏损达6357万元。
“化工产品价格波动太大,盈利很难把握,公司经营状况完全跟大宗商品价格捆绑在一起。”王晓松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之前公司给人印象就是主业太不突出,以至于都很少有券商去写研报,因为他们都不知道把我们划到哪个行业去,也就没办法预测未来估值。”
坐实环保概念
据了解,在苯乙烯价格暴跌的背景下,公司当年的扩建计划事实上已经放弃。对于当时的“冲动”,王晓松在与记者交流时解释:“上市公司的操作很难把握,实际上当时也并不想继续扩大产能,但是考虑到规模经济性,就要求再上一个大的,就有规模效益,可这个要到发改委、工信部立项,过程比较长,就提前进行披露了。”
现如今,双良节能不但放弃扩建新的化工产能,反而还要彻底的“去化工化”,变成一只纯正的环保股。
根据方案,双良节能以持有的利士德75%股权与双良科技、利创新能源持有的85%双良新能源股权进行置换,作价3.65亿元。
记者注意到,利士德75%股权的评估采用的是资产基础法,评估增值率为32.11%,但是最终交易价比评估值还上浮了4.67%;而双良新能源85%的评估采用的是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相结合,以此来看,上市公司实际上还占了一些小便宜。
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不再从事苯乙烯及下游可发性聚苯乙烯等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双良新能源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在原有的节能节水系统业务和节能项目运营业务的基础上新增加新能源装备业务。
资料显示,双良新能源属于新能源装备行业,主要用于民用燃气余烟回收利用、多晶硅提纯,另外还有部分用于石化行业的各类管壳式换热器,但公司此项业务也逐步减少。
公司称,借助此次交易,通过对原有业务自主发展与新业务并购整合,不断加强并深耕节能环保领域的业务拓展,上市公司将更加专注于低碳经济与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链。
而经过此次“换血”后,双良节能的备考营业收入将从重组前68亿元,大幅下降至27亿元,但是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却从3亿元提升至3.8亿元,增长了31%。相比原有化工业务,双良新能源毛利率达到38.8%,这也使得重组后的上市公司整体毛利率由 14.67%增加至 37.89%,盈利能力大幅增强。
另外,拟置出的利士德化工资产负债率达到81%,而置入的双良新能源资产负债率仅28.47%,无银行贷款,这将使现金流状况也大幅改善。
“如果当时上马50万吨苯乙烯,那我们就纯粹变成了化工企业,估值就太低了。”对于此次重组,王晓松毫不掩饰其提高市值的希望,“在置入成长性更强的环保装备资产后,公司的整体估值也能有所提高。”
在资产置换方案披露复牌后,双良节能的股价也立刻出现飙升,4月份以来涨幅已超过60%,至5月11日报收于19.82元。以3.8亿元备考净利润计算公司每股收益可以达到0.47元,目前静态市盈率也达到42倍,在环保板块中处于中游水平,但公司未来的业绩能否达到预期仍须拭目以待。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英国政府计划重新加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 2025-04-08 17:57:21
- 特朗普的关税将对气候技术造成沉重打击 2025-04-08 17:20:51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MACF)将于2026年正式生效 2025-04-07 19:03:27
- 生态环境部:坚持维护《巴黎协定》! 2025-04-07 18:49:20
- 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名单! 2025-03-30 16:34:45
- 中法联合声明:双方全面完整有效地执行《巴黎协定》! 2025-03-30 15:51:22
- 落实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围总体部署 促进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25-03-30 15:50:00
-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显著,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2025-03-30 15:47:39
- 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 2025-03-30 15:20:42
- 268 万亿!未来 35 年,中国碳中和资金将投向这些领域 2025-03-27 19: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