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房地产的影响,建筑材料市场飞速发展之后迎来缓慢增长期。另一方面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推动下,建筑节能材料市场 “风生水起”,建筑节能材料市场以10%以上的年增长率不断的扩大市场占有率,所以在建筑材料领域,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企业营收很高,但净利润却很低,这究竟为何?建材企业如何把握市场最新动向?接下来我们将透过2014年建筑材料上市公司的财报“窥探”2015年建筑节能材料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节能环保企业年报公布之后,企业2014年全年的“成败得失”浮出水面。谁是节能建材市场最赚钱的企业呢?谁又在亏损?利润永远是检验上市公司最好的“标准”。下面OFweek节能环保网小编对建筑节能材料四家上市企业的净利润做了个排名对比。
NO4、杭萧钢构
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杭萧钢构”)201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3,290.85万元,同比下降1.03%;利润总额9,333.46万元,同比上升 11.7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25.81万元,同比上升 32.95%。全年完成钢结构产量42.98万吨,年度新签合同39.57 亿元(不含房产销售和外蒙古 26 亿元的合同),较上年同期下降 5.54%。
主营业务包括多高层钢结构、轻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建材产品及房产开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3亿元,去年同期为39.74亿元,同比下降 1.03%,主要原因为:本年万郡房产二期尚未达到交房条件影响房产销售收入确认,但多高层钢结构业务收入增长,因此,总体来看本年度较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基本持平。杭萧钢构表示,2015年将按照符合国家对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继续扩大发展钢结构住宅市场。
NO3、栋梁新材
浙江栋梁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栋梁新材”)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145,169.41万元,比上年下降了2.84%;营业成本1,131,929.38万元,比上年下降了2.82%;期间费用13,349.50万元,比上年增长4.8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031.02万元,比上年下降40.13%;研发支出4,450.05万元,比上年下降6.30%;利润总额13,557.83万元,比上年下降4.2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753.08万元,同比下降3.61%。
2014年继续以节能型铝合金建筑门窗型材作为市场推广的重点,但房地产市场受限购等调控政策影响表现萎靡,也抑制了部分改善性和刚性住房需求,影响了建筑型材的需求增速。栋梁新材表示,2015年将积极研发节能环保新材料市场,看好绿色建筑市场发展新机遇。
NO2、伟星新材
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伟星新材”)201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3%;利润总额4.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83%。
2014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过程中,整体经济虽呈温和复苏态势,但仍显艰难曲折;中国经济受外需疲弱、内需不振、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投资增速下滑,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受此影响,国内塑料管道行业发展增速放缓,固有的建材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而企业也通过开发绿色建筑新材料开拓新的商机。
NO1、北新建材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新建材”)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82.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7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05亿元,同比增长22.08%。
2014年国内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带来的诸多挑战,克服经济形势和行业困难,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发展目标及工作任务,大力发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绿色建材,开展最大节能型工厂化房屋相关部品材料,继续保持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较快增长。
从上面的财报对比可以看出,建材行业受房地产影响明显,节能环保建材对于建材企业持续发展取到相当大的作用,据小编了解,我国现有的住宅建筑95%都是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7%以上,据统计,在同等气候条件下或同纬度条件下,我国住宅的单位使用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而新型墙体材料、保湿绝热材料的使用能够大大减少建筑的能耗,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的规划目标不断提升,节能环保政策红利的提升为新型建筑材料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未来建材行业将不断朝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工信部“双碳”标准方向! 2025-04-11 20:09:37
- 中方反制!对美再加征50%关税 2025-04-11 20:07:17
- 【重要通知】关于发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和结算规则》的公告 2025-04-11 19:31:14
- 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围会为哪些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5-04-11 19:08:15
- 美国“对等关税”加大滞胀风险 其经济运行将面临失序 2025-04-11 19:03:21
- 1200家水泥企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如何减碳? 2025-04-11 19:01:38
- 英国政府计划重新加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 2025-04-08 17:57:21
- 特朗普的关税将对气候技术造成沉重打击 2025-04-08 17:20:51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MACF)将于2026年正式生效 2025-04-07 19:03:27
- 生态环境部:坚持维护《巴黎协定》! 2025-04-07 18: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