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称中电投)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国家核电)合并在即。早报记者从多名消息人士处获悉,两大电力巨头合并组建的新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电投),将于5月下旬正式挂牌,目前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各方面工作都已基本完成,正在等待中组部任免相关领导,只剩下程序问题。
核电资产上市预期
对于备受关注的核电资产上市一事,一名知情人士向早报记者透露,根据合并方案,国家核电的现有业务将与中电投的涉核业务整合到同一个平台,这样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核电这一优质资产的市场证券化成果。也就是说,新公司的核电业务将打包上市。
国电投一旦成立,标志着国内核电三分天下的格局就此夯实。这一步走完之后,最为迫切的就是核电资产上市。随着中国核电建设重回正轨,核电站建设庞大的投资需求与企业有限资金之间的矛盾凸显,核电企业上市融资以谋更大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另外两家老牌核电央企中核与中广核旗下的核电资产已与资本市场对接,前者已首发通过,预计年内登陆A股,而后者更是早在去年底就已在香港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核电2014年净资产约为140亿元,中电投核电公司净资产约为120亿元,合并后国电投旗下核电资产约为260亿元。方正证券电力设备周紫光团队认为,按照目前A股及港股相关上市公司市净率情况,国电投核电资产的市净率应在2-3倍,对应市值区间为520亿至780亿元。
在史无前例的“十三五”核电黄金发展期面前,借壳还是IPO(首次公开募股),悬念并不大。新股上市前期工作非常冗杂,排队企业较多,审核时间长,一般需要1年半至2年时间,复杂的企业需要3年时间。相比之下,尽管借壳标准与IPO上市标准已逐渐趋同,但借壳上市、尤其是直接向公司旗下已有上市平台注入资产更为便捷。
今年4月,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在被问及最好的上市时机时表示“越快越好”。加之本轮牛市正高歌猛进,走借壳之路成为大概率事件。鉴于国家核电旗下并没有上市平台,中电投旗下的吉电股份(000875.SZ)、上海电力(600021.SH)、中电远达(600292.SH)、东方能源(000958.SZ)、漳泽电力(000767.SZ)、露天煤业(002128.SZ)6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中国电力(02380.HK)、中国电力新能源(00735.HK)2家港股上市公司,其股价在合并消息正式确认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资产注入花落谁家
至于核电资产花落谁家,嗅觉敏锐的资本市场早已给出自己的预测。自今年1月9日以来,吉电股份和上海电力分别翻了3倍和4倍,最被看好。
外界一度认为,吉电股份盘子小、价格低,且股权结构简单,不失为核电资产非公开增发的理想壳资源。但5月7日的一纸停牌公告,基本否定了这一可能性。公告称,公司于5月7日因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投资新能源项目(风电和光伏发电),按规定停牌至今。照此说法,吉电股份的市场定位将是新能源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1年7月,上海电力就曾发布公告,拟定向增发量合计不超过18.3亿股,募集资金拟用于收购中电投持有的上海禾曦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禾曦能投)的全部股权。禾曦能投由中电投与上海电力共同出资成立,前者持股99.97%,后者持股0.03%,主要资产为江苏核电(田湾核电站)30%的股权、秦山三期20%的股权和秦山二期6%的股权,囊括了彼时中电投所持的所有核电资产。
据当时业内分析,若能定向增发成功,中电投的优质核电资产将通过上海电力实现上市,这将是中国核电核心资产首次登陆股市。但上海电力2012年12月公告称,已撤回非公开发行股票申报文件,中国证监会已决定终止审查其非公开发行事宜。上海电力拟募资收购大股东核电资产事宜宣告终止。
针对上海电力近来的股价波动,中电投于3月23日声明,不存在涉及上海电力的重大资产重组、发行股份、上市公司收购、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资产剥离和资产注入等重大事项,并承诺至少未来三个月内不会策划上述重大事项。仅从时间节点上而言,该承诺并不会对核电资产注入产生太大阻碍,加之吉电股份出局,上海电力资产注入预期继续升温。
截至2015年5月1日,中电投共控股在运核电装机384万千瓦,参股运行权益装机108万千瓦,控股在建核电装机634万千瓦。除了目前控股已建的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参股已建的秦山核电二期、秦山核电三期以及江苏核电,控股在建核电站包括海阳核电、红沿河核电二期。此外,中电投还拥有沿海储备厂址广西白龙、广东廉江、浙江、福建等,内陆储备厂址包括江西彭泽、吉林赤松、湖南小墨山、重庆涪陵、广西桂东、广东云浮、辽宁桓仁等。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2024年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在海南博鳌盛大开幕! 2024-12-07 12:54:41
- 全球碳市场现雏形,中国需找准定位 2024-11-16 15:30:54
- 在巴库,中国是什么颜色? 2024-11-16 15:14:25
- 丁薛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 2024-11-16 15:04:12
- 全球升温1.54摄氏度,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6 15:02:51
- 部长黄润秋出席第六次气候资金高级别部长级对话并会见部分参会代表 2024-11-16 14:56:26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破千万,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 2024-11-16 14:54:32
- 这个全球最大基地,远期供热将覆盖2亿平方米! 2024-11-16 14:53:06
- 诚邀加入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2024-11-12 19:35:21
- 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024-11-12 18: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