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福建厦门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而未来,厦门空气质量的“满分成绩单”会越来越多。《美丽厦门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和《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4―2030)日前均已出炉。《规划》中提到,到2030年,厦门市民一年超350天可呼吸上新鲜空气。此外,厦门地表水功能区、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届时均要达到75.0%。
饮用水质 监测水源地重金属等各种污染
[目标]
《规划》指出,到2015年,厦门要保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与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40.0%和3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8%。
到2020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达到70.0%,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达到7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95%。
到2030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达到75.0%,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达到75.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100%。
[措施]
为达到这一目标,厦门要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接下来,厦门将新建莲花水库、湖边水库、长泰枋洋水库水质自动站及江东库区新取水口水质自动站,在饮用水源的重要区域开展生物毒性、重金属等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指标监测。未来厦门市主要流域各行政区交接断面、重点监控断面以及重点湖库水质,都可以进行水质的实时监控和预警预报。
氮磷污染物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元凶,为达到以上目标,《规划》要求,2017年前厦门已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特别是污水处理厂应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特别是污水处理厂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而目前尚未发挥作用的6个在建(新建)污水处理厂,未来规划每日可多处理污水超65万立方米。
关键词
空气质量 2017年底前淘汰全市黄标车
[目标]
《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厦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天数要达到95.4%。到2020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天数达到95.7%以上。到2030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天数达到96%以上(350天左右)。
[措施]
为达到以上目标,厦门将采取多项具体措施。汽车尾气是雾霾出现的重要元凶,未来厦门新增、更新的公交车,应达到国IV排放标准,气体燃料公交车应达到国V排放标准。对于未取得环保标志的车辆,不得上道路行驶,到2017年底前淘汰全市黄标车。
同时,厦门将从尾气源头方面进行改进,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厦门年销售汽油量大于8000吨的加油站,都必须安装油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一旦油气排放超标,监测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厦门还将建设城市扬尘视频监控平台,在市区主要施工工地出口、起重机、料堆等易起尘的位置安装视频监控设施,新增建筑工地,均需建设前安装视频监控设施,环保部门可对施工工地重点环节和部位进行精细化监控。
此外,厦门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采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不再新建、扩建使用煤、重油和渣油等高污染燃料的建设项目。
关键词
土壤修复 全市八成土壤处于安全级别
[目标]
《规划》要求,到2015年,以同安区和翔安区受重度污染的土壤为重点进行土壤修复,并初步建立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到2020年,加快推进厦门市重度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工作,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提高。到2030年,持续推进厦门市重度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措施]
记者从厦门市环保局了解到,目前厦门全市82.3%的土壤处于安全级别,岛内思明区、湖里区以及岛外海沧区、集美区均未出现土壤污染,只有同安区和翔安区出现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重金属、666及DDT污染。
对此,《规划》提出,要对同安区和翔安区涉及重金属排放的工业企业进行环境管控,对于重污染工业中落后的工艺、技术进行淘汰。并在生产全过程中,控制重金属污染排放量。
为确保蔬菜和粮食安全,主要蔬菜、粮食基地等耕地,要进行土壤环境安全性评估和等级划分。安全性评估不达标的土地,不能进行蔬菜和粮食种植。此外,服役期满的工业用地、污染搬迁企业场址等土地开发利用,需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土地转换用途后的安全利用。
关键词
降低噪音 新建干道要预留缓冲带
[目标]
《规划》还指出,到2015年,厦门全市噪声功能区昼间达标率要达到94.0%,噪声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要持续稳定在50.0%。到2020年,全市噪声功能区昼间达标率要达到96%,噪声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要超过55.0%。到2030年,全市噪声功能区昼间达标率要达到100%,噪声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要超过55.0%以上。
[措施]
据悉,为降低交通噪音,在主要街区及敏感路段,未来要设置降噪绿化带、隔声屏和隔声窗等,减轻交通噪声环境污染。同时,在新建设区,主次干道路两侧要预留足够的缓冲带,通过距离衰减,降低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高速公路、一级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次干道、城市轨道交通和航道两侧港口区域的昼、夜环境噪声值分别要控制在70分贝、55分贝内。
工厂要选用无噪或低噪的生产工艺和材料,并对厂区内的高噪声车间或设备设置降噪设施;在工业企业周边要设置绿化隔离带;对湖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五区的3类工业区昼间、夜间噪声进行控制,使其分别不超过65分贝和55分贝;同时,将全市工业、居住、商业混杂区的昼间、夜间噪声值分别控制在60分贝、50分贝内。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持续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碳减排路径 2024-07-24 16:41:06
- 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盐城绿色产业向“新”提“质” 2024-07-23 19:07:12
- 人民网: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2024-07-23 19:05:42
-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2024-07-23 19:03:55
- 推进节能降碳,深挖重点行业潜力 2024-07-19 17:04:31
- 提升中国重点行业及用能领域的节能降碳水平 2024-07-19 16:54:05
- 打好“十四五”节能降碳“收官战” 2024-07-19 16:51:04
- 中国整机商和他们的“零碳”棋局! 2022-09-11 13:01:17
- 如何更好发挥碳市场调节功能? 2022-09-11 12:53:52
- 全国首个零碳未来城发展规划获批 2022-09-11 12: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