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煤炭业脱困亟待政策加码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5-07-31 17:08:40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目前,我国煤炭采掘业几乎全部亏损,且没有明显的止跌回稳迹象,若不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有继续恶化的可能

  2015年二季度,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沿着2014年初形成的下跌通道继续下行,若无偶发因素影响,暂没有止跌回升迹象。

  二季度,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继续下行的主要原因依然是煤炭市场的供求失衡。从供给侧看,在一系列帮助行业脱困政策作用下,煤炭市场供给已经出现缩量现象。据初步统计,上半年煤炭产量同比减少近一亿吨。由于煤炭下游主要产业仍然不景气,煤炭需求呈疲软态势,供给仍大于需求。前五个月,仅电力、钢铁、建材3个行业耗炼量就减少8000万吨左右。正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尽管煤炭供给有所减少,但煤炭市场供需失衡仍然十分明显。

  在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减少,盈利水平继续下滑。二季度,煤炭产业实现利润仅88.1亿元,为去年同期的30%,降幅比第一季度又有所扩大,销售利润率比全部工业销售利润率低4.3个百分点,仅为1.3%,且回款天数达到50.1天。

  由于煤炭的销售收入不能及时到账,导致煤炭产业的现金流速缓慢和财务成本过重。目前,我国煤炭采掘业几乎全部亏损,且没有明显的止跌回稳迹象,若不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有继续恶化的可能。

  二季度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许多指标出现回升势头,但煤炭产业并没有出现好转迹象。

  尽管目前煤炭市场价格有小幅回升,但回升的动力并非源于供求关系改善,而是人为干预的结果。长期居高不下的库存,已经提前释放了大量的产能,使控产量、限进口的措施的作用也大打折扣。相当多的煤炭企业,为了维持运转,不得不减员降薪。二季度末的煤炭产业大军人数同比下降5.4%;固定资产投资并没有随着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9.4%的幅度增加,反而下降14.2%。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主体能源和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3%,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仅为0.6%,其中6月份当月增加值同比下降0.5%。从煤炭主产区所发生的集体讨薪等群体事件看,煤炭产业的不稳定已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若任其继续恶化下去,煤炭产业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煤炭产业作为煤炭企业的集合,其稳定取决于煤炭企业这一微观基础的稳定,取决于大多数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缓解亏损,重焕生机和活力;取决于稳煤价,稳市场,稳供求关系;取决于政府政策的正确性,在市场失灵状态下,取决于政府的科学调控。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增长作为紧要任务的部署,有关部门应该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措施,遏制煤炭产业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势头,扭转发展颓势。结合当前形势,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在煤炭产业启动实施电煤最低保护价;采取切实有效举措,防止煤炭产能提前释放;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加大落后产能退出力度;有序推进煤炭液(气)化,形成煤炭新的消费热点。

 


关键字:   煤炭 政策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