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大唐、华能、华电四大发电集团的核心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了2015年第三季报,向投资者交上了最新的业绩答卷。
2015年1~9月,国电电力(600795.SH)、大唐发电(601991.SH)、华能国际(600011.SH)和华电国际(600027.SH)的营业收入“清一色”出现下滑。在盈利水平上,国电电力和大唐发电“泛绿”,华能国际和华电国际则“翻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粗略统计一下,上述四家上市电企共计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371.53亿元,相较于2014年1~9月约为2615.66亿元,下跌9.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约为278.01亿元,和2014年前三季度约为248.54亿元相比,逆势增长11.86%。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坦言,电企收入下滑主要是上网电价下调,同时,有的电企上网电量下降,也会拖累收入。上述四大上市电企仍以火电为主,持续走低的煤炭价格让其盈利水平还比较可观。
电价下调影响收入
国电集团、大唐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以及由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之后的国电投,并称为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五大发电集团各有一家核心上市公司,且都以火力发电为主。但由于国电投掌控的中国电力(02380.HK)是在联交所挂牌,并没有发布2015年第三季报。
2015年1~9月,国电电力、大唐发电、华能国际和华电国际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413.62亿、470.95亿、972.49亿和514.47亿元,相较于2014年同期的464.28亿、523.13亿、1056.83亿和571.42亿元,下跌幅度各为10.91%、9.97%、7.98%和9.97%。
一家煤电企业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影响发电企业收入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售电量或者说是上网电量,二是上网电价。“今年上半年上网电价下调了一次,应该对各大发电企业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5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的通知》,决定自4月20日起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下调0.02元/千瓦时(1千瓦时等于1度)。
虽然上述四大上市电企的业务版图已经囊括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但以煤为燃料的火电仍占据重要地位,所以,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的下调在不同程度上拉低了上述四大上市电企的平均上网电价。
记者梳理发现,2015年前三季度,国电电力、华能国际和华电国际的平均上网电价各为0.35778元/千瓦时、0.44668元/千瓦时和0.42685元/千瓦时,分别同比下降4.40%、1.48%和3.08%;同期,大唐发电的平均上网电价为0.4011元/千瓦时,但没有提及同比增减比例。
“今年前三季度,本公司的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约9.97%,主要原因是发电量同比下降及上网电价下调的综合影响。”华电国际方面在2015年第三季报中指出。
盈利增减不一
虽然营收一致下滑,但在盈利上,却有增有减。
2015年1~9月,国电电力和大唐发电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约为49.2亿和35.87亿元,相较于2014年同期的51.17亿和36.64亿元,下跌幅度各为3.84%和2.11%。
对此,国电电力方面表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3.84%,主要是由于电量同比减少,收入减少所致。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国电电力累计上网电量为1178.5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46%。
无独有偶。2015年前三季度,大唐发电的累计完成上网电量也同比减少约5.51%,约为1261.228亿千瓦时。
但大唐发电并没有在2015年三季报中对盈利下滑作出专门解释。合并利润表显示,由于营业总收入的减少金额远高于营业总成本的减少金额,使大唐发电的营业利润同比“缩水”9.21亿元,跌幅接近14%。
然而,2015年1~9月,大唐发电的营业外收入约为11.15亿元,比2014年同期飙升7.39亿元,一定程度上平滑了大唐发电的盈利水平,使其没有像营业利润那样,出现较大的跌幅。
“公司营业外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约196%,主要是因为本期较上年同期递延收益摊销增加的影响。”大唐发电表示。
与国电电力、大唐发电收入、盈利双双下滑不同,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在收入下降的同时,却实现了盈利大幅上涨的目标。
2015年前三季度,华能国际和华电国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各自约为132.25亿和60.69亿元,和2014年前三季度113.37亿和47.36亿元相比,分别逆增16.74%和28.13%。
虽然与大唐发电一样,华能国际也没有专门对盈利变动作出具体说明,但华电国际方面却坦言,公司盈利同比增长,主要原因就是燃料价格下跌的影响。
林伯强告诉记者,作为火电的主要燃料,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且远大于上网电价下调幅度,对于火电来说是有利的,但如果年内上网电价进行二次下调,加之煤炭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空间有限,发电企业2016年的盈利会相应减少。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关于举办“碳管理师”培训的通知 2024-11-01 15:41:59
- 日本政府拟将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定在60-66% 2024-07-24 16:32:03
- 北京城市副中心:对获碳中和认证的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 2024-07-20 16:51:10
- 重庆市涪陵区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资格预审 2022-11-06 17:33:59
- 总投资120亿!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开工 2022-11-06 17:26:56
- 2030年达到4504亿元规模,标准缺失仍是痛点 2022-10-05 07:11:23
- 国家发改委:绿电交易已超200亿千瓦时核发绿证超5000万张 2022-09-29 06:40:57
- 青海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2025年能耗下降12.5% 2022-09-28 05:39:08
- 贵州省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2022-09-21 07:45:55
- 未来10年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减少碳排放―美国 2022-09-15 0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