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开始,我国柴油消费开始快速下降,成品油消费增长由柴油拉动转为汽油拉动,柴汽比呈逐年下降态势。此后,柴油需求增速骤降,已连续三年陷入停滞甚至下滑,供过于需情况逐年加重。
近日,记者从由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召开的“中国石油市场发展新趋势研讨会”上获悉,预计2015年全年,我国柴油需求约1.71亿吨,同比仅增长0.4%,供需差同比增幅则达到约145%。
经济下滑,需求不振,加上能源替代,当前,日益加重的炼油产品结构调整任务,以及如何消化越来越过剩的柴油正成为炼油业者忧心的话题。
需求增速萎缩
据与会专家介绍,2000-2014年,中国柴油消费增速年均为7.1%。受“四万亿”刺激政策影响,此增幅一度在2010年超过11%,达到近10年增幅最高点。之后,受主要用油行业不振影响,柴油需求逐渐陷入低迷,增幅持续呈现下降态势。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钱兴坤指出,经济转型将会使未来我国柴油需求增速显著下降。而能源替代则将产生进一步抑制作用。
钱兴坤预计,2015年,我国全年柴油需求将达到1.71亿吨,同比仅增长0.4%。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业、农业、基建柴油需求增长微弱,增幅约在1-2%之间;而制造业、发电和铁路柴油需求继续负增长,降幅约在3-10%之间。
分地区看,2015年中国部分省份柴油需求仍将保持低迷,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部分省份柴油需求将持续萎缩,但降幅有所收窄。一些资源输出型省市(如内蒙古、山西等)的柴油需求增速增速降幅将进一步扩大。
供需差距扩大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自2011年起,中国汽柴煤供需盈余程度均逐年递增,供需差呈加速扩大态势。就柴油而言,2013年,供大于需约208万吨,2014年超过430万吨,今年预计将扩大至863万吨。
由于政府制定的是终端零售最高限价,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主确定批发价格。因此,批发价格更能反映中国汽柴油供需态势。而2013年以来中国汽柴油严重供大于需,造成市场批发价格远低于政府规定价格。
数据显示,2013年1月-2015年8月,主营单位柴油批发价格到位率从99.3%下降至86.8%,山东地炼柴油批发价格到位率从93.3%下降至76.6%。
“‘十三五’期间宏观经济持续低增速,柴油需求增长缺乏动力,预计年均增幅仅1-2%。而新建和扩建炼能投产将拉升柴油产量年均增幅3%。”安迅思研究与策略研究中心分析师杨丹说。
据预计,到2020年,柴油过剩量将超过2200万吨。而从能源替代角度看,与会专家介绍,与2015年相比,到2020年,天然气、生物柴油、电力机车、大部分煤制油等替代柴油的年均增量将达到413万吨。这无疑是加重柴油过剩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即便如此,在钱兴坤看来,我国还没有达到柴油需求拐点。他认为, “四万亿”前期刺激政策使得2009-2011年提前释放了部分柴油需求。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仍将带动柴油需求,此外,当前油价走低,替代能源对柴油需求的影响将大打折扣。
出口拉动或只为一时之策当前我国成品油消费增速分化,“汽高柴低”特点日趋明显。钱兴坤指出,预计到2020年,中国消费柴汽比将由2010年的2.13下降至1.25,此后仍将呈下降趋势, 2030年降至1.22。“柴汽消费比的下降,使得中国原先以生产柴油为主的炼油产品结构调整任务较重。”
在杨丹看来,当前我国面临的柴油出口形势紧迫,“如果不能出口更多资源,国内供应过剩情况将更加严峻。”
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中国成品油出口一直保持持续增长,2012年开始,汽柴油全面净出口。2014年,柴油净出口363万吨。
“在柴油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从缓解企业经营压力角度讲,应该鼓励柴油出口。”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研究室副主任刘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获悉,2015年,商务部共下发四批柴油出口配额,总量达883万吨,较2014年增幅120%。
据了解,从9月份开始,中石化即对旗下出口型企业出口柴油给予250元/吨的补贴,国内销售则减少40元/吨。除大连西太、中石油旗下炼厂资源全部由销售公司买断,相当于降低炼厂出口风险。
据安迅思预计,2015年我国柴油出口同比增速将超过40%,达到561万吨。
受印度和日韩新台产品过剩增加的影响,亚太成品油由短缺转为过剩。“国内炼油企业要想扩大出口必须要提高自身竞争力。”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营销策略研究所所长柯晓明说。他同时认为,“靠成品油出口拉动加工量的做法难以为继。如果成品油大量出口,势必打压亚太地区成品油市场价格。而若‘十三五’期间成品油价格实现与国际接轨,这将会对国内炼油企业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杨丹认为,当前,柴油过剩加剧,而加油站零售利润可观,正所谓“得终端者得天下”。
“如果加强节能环保法规的管控,依靠市场的优胜劣汰自发剔除那些落后的产能,诸如2015年800万吨的柴油过剩量应该还不至于影响到炼油企业的生存大计。”刘强说。
钱兴坤指出,未来柴油需求增量的80%将来自交通运输业,农业、建筑业的柴油消费增量较小,工业柴油消费则将小幅下滑。对此,本报将持续关注。
关键字: 5年后柴油要过剩千万吨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到再造一个“绿色中国石油” 2024-10-31 16:24:44
-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丽丽以多能互补的耦合体系助石化行业减碳 2022-09-29 14:50:22
- 注册资本25亿!中国石化在南京成立全国首家碳产业公司 2022-09-26 16:37:11
- 中石油集团指定碳交易机构 完成东北碳汇资源重要战略签约 2022-05-25 15:29:01
- 化石能源如何进退? 2022-01-15 18:10:14
- 马石油将首次向中国交付碳中和LNG 2021-09-30 15:52:05
- 争当“优等生” 海南将重点做好电力、石化等领域碳达峰 2021-09-09 22:08:21
- 石化企业为了碳中和在做啥? 2021-09-09 22:06:37
- 国外国有石油公司开始朝着碳中和方向迈进 2021-09-09 22:04:58
- 江苏石油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施方案 2021-09-09 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