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下称《通知》),鼓励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到2020年,几大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将占能源消费总量8%以上,产值规模超1.5万亿元。
“十二五”期间,受到国内外补贴政策及国内各地政府的积极推动影响,新能源产业在参与者的技术迭代、市场开拓上也呈现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但要解决和克服的障碍依然不少。
光伏风电继续上扬储能等待爆发期
我国太阳能产业已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多晶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成本都在下降,电站系统成本快速降低至7元/瓦左右,发电成本的5年降幅超过60%。来自能源局的数据还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太阳能制造的规模复合增长率超过33%,年产值达到3000亿元。
目前,国内主流多晶硅企业已掌握万吨级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工艺,流化床法多晶硅开始产业化生产。先进企业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80kWh/kg,生产成本降至10美元/kg以下,全面实现四氯化硅闭环工艺和无污染排放。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今后我国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也会继续从19.5%、18.3%等数字向上提升。
在多晶高效新技术产品上,晶澳的润秀组件、日托的MWT技术组件等都是新一代产品。采用黑硅电池、纳米陷光技术的多晶电池、组件也有一定的效率提升,如电池就可达到19%左右。
当然,单晶组件的快速崛起也是近两年太阳能技术领域的重要改变之一。晶澳太阳能总裁谢健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该公司的PERCIUM高效单晶组件(PERC技术),其他同行的N型双玻、双面发电组件都受到了认可。记者也发现,晋能、通威双流、中来股份及横店东磁、平煤股份等都有规模级的电池及组件产能亮相。
但是,目前光伏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水平的研发,不少企业依然在凭借着价格和政府关系取胜,一些真正有实力的公司依然无法获得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航禹太阳能执行董事丁文磊就提出,在部分地区的产品选型和竞价中,应引入更为公平的指标体系,比如产品性能、研发团队实力及质保、保险等,这样有利于一些中小型优质企业浮出水面。
从风电全产业链看,目前产品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到2020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风电年发电量确保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
我国企业也要加强大数据、3D打印等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风电机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并掌握风电机组的降载优化、智能诊断、故障自恢复技术,掌握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风电场智能化运维技术等。
远景能源CEO张雷曾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实际操作中,可再生能源一直面临着补贴滞后和弃风弃光的困境,以及自身成本较贵、运输距离、不稳定等原因。因此在中国实现能源互联网的构想绝非想当然地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整个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提供这样一个环境,从而更好地推进能源互联网服务。”
而就未来风电及整个能源产业的战略布局而言,他也建议,风电需要能源系统从中心化架构蜕变为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中心的分布式架构;其次是原本强调中心化的能源系统逐渐放松管制,走向市场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价格信号能够得以传递,从而催生整个能源互联网实时优化的价值创造。
由于风电和太阳能还会存在发电不稳定的先天性缺陷,因此一些有着较强技术水平的储能公司也可参与联合竞标和太阳能、风电的项目建设,从而提高新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核电创新
《通知》对“推动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做了具体规划。即,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坚持合作创新,重点发展大型先进压水堆、高温气冷堆、快堆及后处理技术装备,提升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加快示范工程建设。
大型先进压水堆主要指的是CAP1400核电技术。CAP1400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下称《规划》)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也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国家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总设计师郑明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介绍,CAP1400建设周期短,设计简化,建造和运维成本大幅度降低,机组可利用率高达93%以上,其安全性、经济性、环境相容性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位于山东石岛湾的CAP1400示范工程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
高温气冷堆、快堆同样受到关注。其中,和CAP1400示范工程同样位于山东荣成石岛湾的小型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正在建设当中。而有“中国快堆之父”之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徐
关键字: 1.5万亿元新能源商机 储能等待爆发期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特朗普的关税将对气候技术造成沉重打击 2025-04-08 17:20:51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MACF)将于2026年正式生效 2025-04-07 19:03:27
- 生态环境部:坚持维护《巴黎协定》! 2025-04-07 18:49:20
- 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名单! 2025-03-30 16:34:45
- 中法联合声明:双方全面完整有效地执行《巴黎协定》! 2025-03-30 15:51:22
- 落实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围总体部署 促进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25-03-30 15:50:00
-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显著,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2025-03-30 15:47:39
- 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 2025-03-30 15:20:42
- 268 万亿!未来 35 年,中国碳中和资金将投向这些领域 2025-03-27 19:33:23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安徽省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5-03-27 19: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