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没说光伏扶贫要设限,现在又要搞指标;定好的每度电1.23元,实施起来迟迟没能兑现……半月谈记者近期在湖北随州调研发现,当地本拟依托自身优势,建设261个集中式和村级光伏电站,令6.5万贫困户全部受益。然而由于政策障碍,这一被当地贫困户寄予脱贫希望的产业效果大打折扣。相关产业政策究竟如何真正落地生根,助力光伏扶贫?
指标受限
“建电站不要我们掏一分钱,有太阳就能发电,每年可分3000元,能持续20多年,基本生活就有了保障。”随州洛阳镇龚店村贫困户蔡挹军指着村里46户贫困户联建的莲花池光伏电站,憧憬着脱贫后的美好生活。
然而,在近期下达的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中,随州只分得8.3万千瓦的指标,仅为当地上报32.5万千瓦总装机的1/4左右。指标缩水,令当地雄心勃勃的光伏扶贫计划大打折扣。
随州市发改委副主任王贤江说,之前公布的政策没说光伏扶贫规模要受指标限制,现有指标仅能覆盖1.66万贫困户,将影响光伏扶贫目标如期完成。
随州市太阳能年发电可利用小时数约1100小时,属我国三类资源丰富地区,湖北省一级可利用区;可利用荒山荒坡面积约40万亩,具备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和较好的电网接入消化能力。经过反复论证,随州决定将光伏作为产业扶贫的优先方向。
2015年,随州12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建有光伏电站,共建成17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电年增收超过5万元,有效弥补村集体收入不足。目前,随州正策划覆盖全市贫困户的光伏扶贫项目,运营后每户将获得3000元以上年收入。
“现在企业最大的风险就是政策风险。”当地光伏龙头企业湖北齐星集团总经理戴百雄说,原来没规定扶贫项目要设指标,现在变了,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已经开展,大量按计划做好的产品积压在仓库里,企业损失不小。
一家光伏企业负责人质疑,有关部门下达的指标随意性较大。一些地方的扶贫对象并没有荒山荒坡,拿了大量指标没地方建;一些地方覆盖贫困户极少,却有大量指标;随州有条件,前期工作都搞完了,却没分得多少指标。
补贴迟缓
资金也是光伏扶贫的关键。随州为此自筹20%的资本金,并向国开行申请到18.91亿元扶贫专项贷款。这笔贷款期限长、利率低,充分考虑了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和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
然而,当前电费结算政策没有完全兑现,令补贴资金能否足额到位存疑。一些村民和基层干部甚至对光伏扶贫的积极性和信心有所动摇。随州市委宣传部驻随县小东庙村精准扶贫工作队2015年帮村里建了一个光伏电站,2016年打算再援建一个,但因电费结算政策未完全到位,村里没了积极性。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12月26日,随州光伏扶贫项目收购电价未按1.23元/千瓦时(即2015年国家规定的0.98元/千瓦时,加上湖北省补贴的0.25元/千瓦时)结算,而是在燃煤发电标杆电价0.3981元/千瓦时基础上补贴0.42元/千瓦时,合计0.8181元/千瓦时。
王贤江说,光伏发1度电的利息、运营等成本约0.7元,如按0.8181元收购,用来扶贫的钱只有0.1元,大大削弱扶贫效益,也与群众预期相去甚远。
龚店村支书赵品强表示,村里的贫困户都盼着钱早点到手,他们也向群众宣传光伏扶贫每户贫困户一年能拿3000元,如果最后不能兑现,老百姓意见肯定不小。
优化政策
王贤江、戴百雄等建议,应对商业光伏项目和扶贫光伏项目区别对待,适当控制商业光伏发电项目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光伏项目指标,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分配调节指标。应要求分配的指标定期建完,完不成任务就收回;或者探索在贫困地区间相互调节、异地建设,助推扶贫工作。此外,政策出台前应充分论证、慎重考虑,出台后严格落实。
国家的光伏政策对基层有很强的指导性,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国家能源局有关征求意见稿将2017年的光伏电价从0.98元每度降至0.75元每度。对此,戴百雄认为,这种断崖式降价将给光伏产业带来灭顶之灾,十分不利于光伏扶贫有效推进。他说:“即使国家补贴下调,也应给企业一个缓冲期,让企业有一定时间开展技术升级、降低成本和资源重组。” (记者 王贤)
关键字: 光伏扶贫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安徽首笔转型贷款落地,为“双碳”注入金融活水 2025-03-25 19:06:42
- 重庆巫溪县创新探索“林业碳票 绿色金融”模式 助力生态价值转化 2025-03-23 16:32:02
- 盘点民营企业“绿色资产”78亿元,邯郸如何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机制? 2025-03-15 14:15:05
- 丰富上海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扎实推进低碳转型发展 2025-03-11 13:31:44
- 国办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2025-03-11 12:55:03
- 林建华:建议支持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 2025-03-08 16:00:18
- 国办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2025-03-08 15:06:07
- 国办:推动金融机构逐步开展碳核算和可持续信息披露 2025-03-06 13:12:22
- 中信银行信用卡积极践行ESG,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2025-03-06 13:08:59
- 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引导金融机构将绿色低碳转型 2025-03-06 12: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