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用户名: 密码:
碳中和招标网 碳中和人才招聘网
网站导航    网站首页 > 关键字:产业链
  • 学者谈碳中和:发展空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

    “发展碳捕集、碳利用技术,是碳中和另一个思路。”在5月14日盘古智库举办的“碳中和目标带来的科技创新与产业机遇”专题研讨会上,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工程中心主任、地球与环境工程系终身教授陈曦分享了在碳中和方面的见解。他认为,发展分布式碳捕集技术,在空气中直接捕集二氧化碳,能够把下游碳利用产业链做活。
  • 长城汽车发布氢能战略,为中国实现碳中和赋能

    3月29日,长城汽车氢能战略全球发布会在保定哈弗技术中心正式举办。长城汽车氢能战略,不仅构建了国际级“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打破核心技术壁垒,还联通上下游产业链,加速氢能商业化推广。同时,氢能战略还推出了一套国际领先的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加速产品落地,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 长城汽车发布氢能战略,为中国实现碳中和赋能

    3月29日,长城汽车氢能战略全球发布会在保定哈弗技术中心正式举办。长城汽车氢能战略,不仅构建了国际级“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打破核心技术壁垒,还联通上下游产业链,加速氢能商业化推广。同时,氢能战略还推出了一套国际领先的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加速产品落地,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 陕西宝鸡高新区:串起价值链 聚合“钛”力量

    地处西北内陆的陕西宝鸡高新区被誉为“中国钛谷”,钛材和钛制品供应量占全国的60%,占全世界的20%,钛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全国首位。近年来,当地以大企业为“龙头”,联合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打造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
  • 潍柴建立氢能及燃料电池完整产业链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新能源,已经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日前,《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山东省潍坊市潍柴集团正式发布。
  • 氢能汽车产业需技术、规划双驱动

    近几年,武汉氢能产业发展迅速,根据当地政府出台的首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武汉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要力争突破1000亿元,成为世界级新型氢能城市。武汉理工大学作为武汉地区较早开展燃料电池相关核心技术研究的高校之一,其研发的“CCM”型膜电极在2007年就成功打入美国市场。这一产品有何亮点、优势?武汉发展氢能产业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了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
  • 氢能发展羸弱 8家企业迎难而上

    今年3月,氢能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氢能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顶层关注。但据统计,当前我国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约250家左右,企业数量及规模普遍较小。其中,为燃料电池提供可靠氢气来源的上游制氢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 《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在沙特发布

    日前,由国际能源论坛(IEF)与中国石化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发布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海外发布覆盖能源化工全产业链的发展研究报告。
  • 国内新材料“新宠”缘何集聚银川

    石墨烯、单晶硅光伏材料、工业蓝宝石、集成电路大尺寸硅片……如此重量级的企业怎么都会集聚在银川这样一个西北小城?“近几年,宁夏银川市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把新材料作为先导型战略产业,优先培育核心企业,打造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完善产业全链条,促进上下游企业聚集和产业链延伸,形成产业集群的叠加效应。”银川市委书记姜志刚介绍说。
  • 新能源统筹规划紧迫性不断增强

    面对石油、煤炭等传统石化能源藏量的下降以及可能由此带来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必然选择。记者日前走访国内多地调研了解到,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风能、光能等新能源正逐渐转变身份
首页上一页678910下一页尾页

17161条数据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