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线全球学者,建言可持续经济,寻找通往碳中和的数字之路
热浪、洪涝、干旱……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灾害不断,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从论文来到现实。为应对这一系统性风险,全球已经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对碳中和目标做出了承诺2021-07-29 18:15:24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756.html -
全球脱碳进行时 碳交易市场迅增
2020年12月,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碳计划”发布《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向大气中排放340亿吨二氧化碳,与2019年相比减少24亿吨。2021-07-29 08:50:4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750.html -
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正式投运助力“双碳”目标
6月28日,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在山西太原综改区正式投入运行。该项目由中科院物理所与中科海钠联合推出,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大规模储能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重点支持。2021-07-04 16:51:21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734.html -
搭乘碳达峰、碳中和的东风,隆基股份或许扶摇直上!
成立于2000年的隆基股份,是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从光伏材料、光伏发电设备到太阳能电站系统,为光伏发电事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在2020年第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上,我们向世界承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且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1-07-04 15:42:4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713.html -
氢能大规模商用还要多久?
“发展氢能,尤其是发展燃料电池汽车,逐步改变我国交通运输工具的能源结构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改变我国交通工具能源结构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在近日举办的中关村氢能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反复强调了氢能产业对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性。2021-06-27 20:05:4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706.html -
“双碳”背景下的源-网-荷-储协同现状与问题
2020年以来,我国先后明确“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能源转型目标。但风电、光伏发电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明显,不断增长的新能源发电规模对其大范围优化配置和电力系统灵活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十年,由可再生能源引发的日内新增功率波动将2021-06-27 20:03:1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705.html -
“中碳登”6月底正式上线交易 武汉将成为绿色金融高地
落户武汉的全国碳排放权登记结算系统(简称“中碳登”)将于6月底正式上线交易,武汉将成为绿色金融高地。2021-06-19 13:24:2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88.html -
国内车企“碳中和”目标悬空 “倒逼”仍未开始?
6月16日,一则“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系统将启动”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榜(以下简称“消息”)。消息内容显示,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系统正式上线2021-06-19 12:52:51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80.html -
“碳中和”二十大趋势研判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2021-06-19 12:16:58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69.html -
国内首个碳排放精准计量系统落户江苏
记者9日从江苏省国资委获悉,近日,国内首个电力行业碳排放精准计量系统在江苏省国信集团旗下的新海发电有限公司正式上线。该系统不仅能够精准计量火力发电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可实现碳排放实时监测。 “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核算是准确掌握碳排放变化趋势、有效开展各项碳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基本前提。“我们以往主要是根据消耗的煤来估算碳排放,消耗1吨煤,排放约2.6吨二氧化碳。”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环保2021-06-12 18:27:1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