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在山西太原综改区正式投入运行。该项目由中科院物理所与中科海钠联合推出,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大规模储能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重点支持。
据悉,该系统以钠离子电池为储能主体,结合市电、光伏和充电设施形成微网系统,可根据需求与公共电网智能互动。此次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钠离子电池技术及其产业化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将进一步推动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应用发展。

钠离子电池成大规模储能新选择
长期以来,锂电子电池都是储能领域的“主力军”。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与中国新增电化学储能中,锂电池储能占比分别是96%和92%,行业覆盖率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电动汽车及规模化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锂的需求量逐年递增,然而锂在地壳的储量不高(0.0065%),且70%的锂集中于南美洲。我国锂资源不算贫瘠,但由于资源开采成本等问题,目前我国80%的锂资源供应依赖进口,存在卡脖子的风险。所以寻找无资源限制的储能技术方案来应对规模储能需求势在必行。
作为极具潜力的新一代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性能相近,但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原材料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和兼容锂离子电池现有生产设备的优势,同时具备功率特性较好、温度范围适应性宽、性能安全和无过放电问题等特点,因此被普遍认为是成为大规模储能的重要可选路径。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已约有二十多家企业致力于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主要包括中国的中科海钠、英国Faradion、法国Tiamat、美国Natron Energy等,率先入局的企业均在不同场景实现了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实践,尤其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从100kWh到1MWh,量变到质变
此次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是由中科院物理所与中科海钠联合建立并提供技术支撑,是钠离子在大型储能领域的又一次重要产业应用的突破。此前,双方曾于2019年3月在江苏溧阳实现了世界首座100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示范运行,并成功为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提供储能服务。时隔两年,中科海钠在材料工艺,电芯设计和生产制造多个维度都进行了系统改进,据中科海钠总经理唐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固态电池,储能行业的下一个 “爆点”? 2025-03-30 16:37:21
- 发展新型储能 国能怎么干? 2025-03-27 19:30:26
- 引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08 16:20:23
- 当物理课走进工厂 阳光电源解读储能新技术 2025-03-08 16:16:48
- 两会热议锂电储能,回收、安全与市场机制成焦点 2025-03-08 16:15:39
- 固态电池概念,为何持久不衰? 2025-03-08 16:06:57
- 碳酸锂:突袭 2025-03-08 16:05:39
- 1.8吉瓦时!阿特斯储能e-STORAGE再获美国大单 2025-03-08 16:02:10
- 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国家将设立航母级基金投向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 2025-03-08 15:09:14
- 储能电池变“定时炸弹”,为什么总是LG新能源? 2025-03-08 14: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