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黄震:加快培养“碳达峰、碳中和”专门人才
“人才”,是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今年在两会期间提案的关键词。今天上午,他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应对未来在气候、能源方面的挑战,高校要加快相关人才培养。今年两会,他特地准备了提案,呼吁大力培养“碳达峰、碳中和”专门人才。2022-01-01 19:25:5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541.html -
2021年全国碳市场交易额逾76亿元
2021年,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简称“全国碳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达1.79亿吨,成交额突破76亿元。 “未来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简称“上海环交所”)总经理刘杰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建材、有色等行业将加快纳入市场,同时还在研究投资机构入场时间的问题。随着流动性提供商机2022-01-01 17:24:21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526.html -
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临近 CCER市场交易活跃
“公司持有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已出售了几万吨,购买方为控排企业,价格35元/吨。”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纯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同时也在帮控排企业谈CCER购买事宜,规模约几十万吨。”2021-11-29 17:41:2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418.html -
邬贺铨:东西部合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四川可大力发展碳汇资源
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发表了题为“IT与双碳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2021-09-10 21:09:18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239.html -
储能市场蓄势待发 长时储能技术未来可期
“完成营造很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坚信一定会有一些储能新技术涌现出来。”国家能源局科技司二级巡视员刘亚芳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2021-09-08 16:44:2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923.html -
专家李俊峰 未来电力系统需要将储能技术作为支撑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近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在三方面发力:一是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2021-09-08 16:39:49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921.html -
中金:碳交易市场需要更多衍生品 配额发放制度应防范过松、过剩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黄达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阶段仅限履约企业之间的配额现货交易,企业需要碳配额的更多衍生产品,2021-09-08 12:36:39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894.html -
北京奔驰成为北京市首批购买绿电企业 迈向碳中和
易车讯近日,绿色电力交易启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奔驰”)受邀参会,成为北京市首批购买绿电企业。与此同时,北京奔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铭博受邀出席本次启动会,并在会后接受了相关媒体的采访,详细介绍了目前北京奔驰在碳中和、绿电交易等方面所作努力。2021-09-08 12:33:0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892.html -
纳入新型储能 氢电耦合将点亮“双碳”之路
“氢能是一种无污染、来源广、效率高、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同时具有原材料、能源、储能三重属性。”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谢宏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氢能与电能的深度耦合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方式。2021-08-07 18:43:1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810.html -
采访中海信托“中海蔚蓝CCER碳中和服务信托”项目组
监管趋严的大环境让信托公司转型成为必然,行业中的创新业务也愈发受到关注。近期,已经走过30余年历程的老牌信托公司――中海信托。2021-05-25 10:54:0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