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辆建筑垃圾运输车驶出工地出口前,先要从过水池过水,在过水池中接受自动喷淋全方位冲洗,再驶入冲洗平台,工人用高压水枪,对轮胎、车厢凹槽、缝隙等部位再次冲洗,确保车辆净车出场。9月15日,在位于金华东市街与宋濂路交叉口的多湖商务区块某工程施工现场看到了上述一幕。
“我们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建筑垃圾运输车污染城市道路,降低路面扬尘污染。”市渣土办相关负责人说,市区已对建筑垃圾排放企业、运输企业、处置企业进行全面监管,实现建筑垃圾从产生到消亡的全程管控。
治理施工扬尘 守护城市蓝天
金华市建筑装饰材料协会建筑垃圾运输专业委员会曾经做过测算,如果不做清洗,建筑垃圾运输车出工地前,车轮和车厢体沾带的泥土少说有5公斤。目前市区建筑垃圾运输车有300多辆,每辆车每天少说要运送6趟。按此计算,每天挟带的渣土近万公斤。
“多湖区块某工程项目今年8月中旬开始土方开挖,每天进出工地的建筑垃圾运输车有30多辆,几百车次。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工地施工扬尘,我们要求施工单位采取立体化、全方位的降尘措施。”市渣土办相关负责人说,为治理工地扬尘,2004年起,市建设局陆续出台政策,结合建筑施工、房屋装修、道路开挖的前期报批环节,不断完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明确责任单位;要求市区各建筑工地在进场施工前,先完成项目主干道硬化、项目围墙修建,建好过水池、沉淀池和冲洗平台;离开工地的所有车辆要进行冲洗,保证净车出场。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在工地围墙上安装喷淋系统,安装降尘雾炮、塔吊喷淋和外脚手架立面喷淋。施工过程中安排洒水车进场常态化洒水降尘。对未执行措施或执行不力者,取消该项目申报标准化工地、优质工程等资格,取消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评优评先资格,并列入不良行为名单。
通过多年整治,目前市区范围内上百个在建施工项目降尘措施基本落实到位。
公司化运作 密闭化运输
为了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管理,遏制运输过程中抛冒滴漏、随意堆放、倾倒等现象,2012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市建设局、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市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密闭化改装的通告》,《通告》规定,2013年4月1日起,市区二环线范围内(含二环线),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必须加盖密闭和安装GPS监控设备,未达到密闭化要求的车辆及未取得建筑垃圾营运服务资格的企业和个人,不得在市区从事建筑垃圾运输。
经市政府确定,3家具有相应资质的运输企业,承担起市区建筑垃圾清运业务。2013年6月1日起,市区二环线范围内(含二环线)建筑垃圾密闭式运输、公司化运作全面实行,同时配套出台了《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考核细则》。3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加入市建筑装饰材料协会,成立建筑垃圾专业运输委员会,制定了统一的建筑垃圾运输行业自律考核标准,进行量化考核,自觉接受专业运输委员会的考核。
目前这3家企业的300余辆密闭式运输车辆安装了统一的标记标识,加装了顶灯、GPS定位系统等,方便监督管理;车辆前端安装了市建设监察支队研发的自喷淋降尘系统,以便运输过程中降尘;各公司至少配备两辆保洁车,及时冲洗运输中产生的路面污染。
为加强建筑垃圾运输监管,市建设监察支队与交警、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强路面巡查,通过车载GPS定位系统,对3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的运营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集中整治非标车运输建筑垃圾现象,重查抛冒滴漏、随意乱倒等违法行为,确保市区道路整洁;发现无主建筑垃圾,及时查找来源并进行处理,无法查明来源的,及时安排人员、车辆进行清理;结合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提升“百日攻坚”“扬尘治理”“五水共治”等行动,对二环线内各大工地进行巡查检查……有效地维护了市区道路环境整洁,防止超载超限破坏城市道路。
资源化再利用 破解垃圾围城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数量增速很快,呈现出“建筑垃圾围城”趋势。建筑垃圾主要来自于房屋拆迁、建筑施工、道路开挖,以及房屋装饰装修等。据测算,市区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在300万吨以上。如果露天堆放,堆高5米,1万吨建筑垃圾要占用约2.5亩土地。
2004年,市建设监察支队(市渣土管理办公室)着手探索建筑垃圾处置新模式。为实现市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资源化、可持续化,该支队借鉴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先行地区经验,报经市政府同意,将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场项目列入2014年政府投资计划。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明确了项目选址,即位于金东区江东镇老330国道北侧,新金温线东侧,用地面积约115亩,设计年处置建筑垃圾能力100万吨。
目前,中天集团和金华市城建控股公司组建的市中天城建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这个集建筑垃圾处置和商品混凝土、干粉砂浆和建材制品生产于一体的资源再生产业园,有望下月投产。另据了解,市区首个建筑垃圾消纳场已在婺城新城区栅川工业园区投入使用,处置场占地面积约80亩,一年能“吃下”42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已基本形成‘总量控制、合理调配,密闭式运输、公司化运作和资源化利用分类处置’这三大管控模式,实现了源头管控有力、消纳处置有序、运输监管严密、执法查处严厉的长效机制。”市渣土办相关负责人说。
关键字: 2222源头强管理 垃圾再利用 创造建筑垃圾治理的“金华模式”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全国首座超高层近零能耗建筑获评金级碳中和建筑认证 2024-10-31 14:07:25
- 新型电力系统下绿色电工材料和智能电工装备技术探索 2022-09-29 14:31:37
- 超低能耗建筑单个项目奖励最高1000万元 2022-09-15 14:50:14
- 预计明年水泥行业正式纳入碳交易体系 2022-09-10 11:45:36
- 重庆将推出绿色消费实施方案 开展绿色低碳建材下乡 2022-05-18 10:32:11
- 建筑碳中和:真伪路径的博弈与破局 2022-04-24 15:29:46
- 中国能建召开“30・60”研究院首次工作会 2022-03-31 16:53:07
- 云南建筑行业推行绿色施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2-03-31 16:29:56
- 碳路先锋|国内首个近零能耗场馆正式诞生 2022-03-31 15:44:28
- “双碳”目标下建筑工地减碳方兴未艾 2022-03-31 15: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