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两条“天路”冻土基础稳定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10-13 15:01:54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西宁10月12日电 青藏铁路和青藏交直流电力联网工程是横跨世界“第三极”冻土区的两条“天路”工程,长期监测数据显示,目前这两条线路所经区域冻土基础稳定。

  所谓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面临冬季冻胀和夏季融沉两大难题,青藏铁路和青藏交直流电力联网工程途经区域属青藏高原冻土区。

  青藏铁路公司监测数据显示,通车11年来,青藏铁路98.5%的冻土路基观测断面变形符合“年沉降速率不大于5厘米”的要求,处于设计允许的可控制范围内,且沉降变化有所缓和。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牛富俊介绍,青藏铁路在设计和建设冻土路基过程中,采用基于冷却路基的破碎石护坡、通风管、热棒路基和以桥代路跨越冻土等措施,使得多年冻土稳定。

  “自2006年7月开通运营以来,青藏列车已在多年冻土区段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安全运行11年。”青藏铁路公司工务部冻土技术室主任王进昌介绍,目前已建立88处地温及沉降监测断面,并对78公里的多年冻土路基进行连续的沉降监测,以监控多年冻土路基地温的变化及其对路基沉降的影响。

  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交直流电力联网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2530千米,工程平均海拔4500米,是迄今世界上最高海拔、高寒地区建设的规模最大、穿越冻土区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输变电工程。

  中国国家电网青海检修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曹昌睿介绍,“电力天路”沿线共有1207基铁塔途经冻土区,占基础总量的15%,冻土区域长达550公里,在世界冻土工程建设史上尚属首例。

  为保障冻土区域铁塔基础稳定性,早在“电力天路”工程建设中就通过地基处理、导热棒散热等技术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冻胀、融沉等影响,并通过持续开展的线路冻土基础监测和稳定性研究工作,已形成冻土区域铁塔基础运行情况基本资料库。

  曹昌睿说,“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冻土基础没有发现变形超规范现象,意味着冻土基础保持持续稳定。”

关键字:   中国两条“天路” 稳定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