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碳排放量1.86kg,加工0.81kg,运输0.01kg;产品碳足迹2.68kg,碳汇吸收2.68kg,产品碳排放0kg……”一条沙滩裤的碳排量有多少?扫一下产品上的“碳中和”二维码标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及实现“碳中和”途径全程追溯,一目了然.....
近日南京市为应对国际碳关税贸易壁垒打造的“碳擎――企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通过“碳中和”综合评估认证,以一物一码的形式为出口纺织品贴上了“碳中和”标签,通过扫描“碳中和”标签追溯纺织品从纱线到成衣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从原料成分、能源消耗量、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方式、原料及成品运输方式和距离等碳足迹数据。
“碳关税”、“双碳”目标推动产品“碳足迹”明晰化
随着欧盟委员会公布“碳边境调节机制”(碳关税)提案,外经贸企业出口产品的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同时在国家“双碳”目标推动下,不但生产制造行业的环保价值将从污染治理转型为资源能源利用有效节约转化,在未来国家宏观调控双碳指标的压力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会将“减碳”作为采购的重要考核指标,被采购产品的“碳足迹”将会成为企业采购选择“减碳”的重要数据参数。
企业采购产品大头之一的办公打印耗材,作为纸和石油产物(塑料)的高能耗高碳排放行业,由于受限于技术和成本,主要的原料都是石油制品(如注塑件、碳粉等),从其生产制造到使用结束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碳排放的大户。在“碳足迹”的数据链条下耗材生产企业需要做出减碳改变的不再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延展至整个产业链条的减碳升级。在这个前提条件下,企业减碳需要提升的环节很多,如原料端的新材料使用、生产端的自动化生产、供应链的仓储物流布局等等。
近年来回收技术和周边产品的成熟配套,办公打印耗材中最大消耗量的硒鼓可回收部分可达到95%以上,“减碳”的关键集中于不可回收的消耗品,碳粉是打印耗材产品不可回收消耗品的核心。普通硒鼓在打印过程中磁棍吸附不参与显影最后被清理的废弃碳粉(“废粉”)一般占比总填充量的15%,“废粉”无实际使用价值,同时无法被回收,废弃过程中暴露还会对空气、土壤、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减少“废粉”或者完全摒弃“废粉”工艺成为了打印耗材产品减碳突围的核心课题。
打印耗材“碳足迹”比武,国产耗材赢面大
国内兼容耗材龙头企业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威”)宣称已在碳粉利用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针对天威专利产品捷约系列HPW110A改进版硒鼓进行了碳排放专业评测研究,选取“原材料碳排放+生产过程排放”为研究边界来计算硒鼓的碳足迹,数据范围包括:原材料的生产排放、原料到硒鼓的生产排放。
此次评测选用天威捷约系列W1110A型号改进版,另以及电商热销品牌(A产品)和OEM品牌(B产品)作为评测对照产品,按照统一标准设定三万页的打印量进行打印实测,满足打印需求最终得到的硒鼓实际消耗量为天威捷约改进款硒鼓4支,对照组A产品需要15支,B产品需要20支。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4款产品研究边界范围内的消耗与排放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数据如下:
在满足三万页打印标准页的同等评测需求下,天威捷约系列W1110A改进版硒鼓碳足迹结果值相当于为电商热销品牌(A产品)的1/3,相当于打印机原装耗材的OEM品牌(B产品)碳足迹的1/4,显然,天威HPW1110改进版硒鼓产品碳足迹显著优于其他,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据业内专业人士透露,应用于天威“捷约”系列硒鼓上名为【SNW】的专利技术,将硒鼓打印过程显影过程中的多余碳粉扫回到粉仓,让粉仓内的碳粉使用率拉升到99%以上,同时因为取消了刮刀,转印用的感光鼓磨损速度大幅降低,提升了使用寿命,将硒鼓核心部件感光鼓的使用寿命延长50%以上。
未来的3-5年内,在国家宏观调控双碳指标的压力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会将“减碳”作为采购的重要考核指标,天威“捷约”系列硒鼓无疑将成为企业减排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办公打印中为企业节省出更多的碳排放指标,提供更多符合国际低碳贸易标准,行业规范的的办公打印减排方案,助理企业低碳转型。
关键字: 产品“碳中和”标签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碳标签·碳标识体系:构建中国绿色经济的新基建 2025-03-08 15:50:38
- 碳标签消费革命+碳标识制度保障:公众参与的低碳社会构建 2025-03-06 13:14:05
- “冬季第一鲜”贴上了竹笋碳标签 2025-02-25 18:26:09
- 2024年中国绿色贸易领跑全球 绿色产品丰富供给 2025-02-19 16:29:42
- 竹制品面临“碳壁垒”风险 2025-02-19 16:28:40
- 西王食品:西王玉米胚芽油获食用油行业首张碳标签 2025-02-19 16:27:57
- 中石油克拉玛依公司碳标签破冰,低碳转型新标杆! 2025-02-19 16:27:13
- 杭州西湖龙井碳标签正式启用 2024-10-31 18:02:12
- 碳中和标签:绿色承诺背后的争议与挑战 2024-10-31 14:05:59
- 2024中国国际绿色低碳产业博览会开幕 沿着碳足迹 发现碳排量 2024-10-31 07: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