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碳市场将迎来配额分配与行业管控体系的深度调整。碳排放配额发放整体呈现“盈亏平衡、略微宽松”态势,钢铁、水泥行业将退出地方市场转入全国碳市场履约,纺织行业则首次纳入强制管控范围,标志着区域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的衔接迈入新阶段。
一、碳排放配额发放动态平衡,结构性宽松特征显现
广东碳市场控排企业近年碳排放总量稳定在3.55-3.96亿吨区间,对应配额发放量达4.25-4.51亿吨,整体配额总量略高于实际排放量。若不包含电力行业,碳排放量为1.85-1.96亿吨,但配额发放量仍保持在2.52-2.65亿吨,显示非电领域配额供给较为充足。
分行业看,电力行业碳排放规模最大,达1.7-2亿吨,占区域总排放量的近50%;钢铁、水泥行业分别为6000-7000万吨和7000万吨,二者合计占比超30%;造纸、石化、民航及陶瓷等新兴行业合计贡献约8600万吨排放量。尽管配额总量略高于实际需求,但基于储备配额调节机制,市场整体供需处于可控平衡状态。
配额宽松的核心原因在于行业差异化管理。例如,电力行业作为碳市场主力,其配额发放需兼顾能源供应安全;而钢铁、水泥等面临全国碳市场接轨的行业,地方配额预留空间较大。这一机制既保障了重点行业平稳过渡,也为新增管控行业腾出容量。
二、行业管控范围重构,纺织业成新纳入对象
2025年广东碳市场最显著的变化是钢铁、水泥行业的退出。两行业合计约1.4亿吨碳排放量将转入全国碳市场,此举旨在统一高耗能行业管理标准,避免地方与全国市场的规则冲突。钢铁行业作为重点控排主体,其退出将直接减少广东碳市场约20%的覆盖规模。
纺织行业被列为新增强制管控对象,预计管控规模为150-400万吨。该行业虽排放量较低,但其供应链长、中小企业密集的特征对碳市场管理提出新要求。通过纳入纺织业,广东将进一步探索轻工业低碳转型路径,并为全国碳市场扩容积累经验。
行业调整对区域碳价及企业策略产生深远影响。钢铁、水泥企业需适应全国碳市场更严格的配额分配规则,而纺织企业的纳入将倒逼其完善碳排放核算体系。与此同时,造纸、石化等存量行业可能面临配额分配收紧,以对冲钢铁、水泥退出带来的市场总量波动。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净零、碳中和、碳负……被所有碳术语搞糊涂了? 2025-04-25 17:44:09
- 农行深圳市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超1300亿元 2025-04-24 19:26:45
- 构建碳排放双控体系 国务院推进“双碳”方案落地 2025-04-24 18:40:20
- 马斯克1亿美元XPRIZE碳清除获奖者公布! 2025-04-24 18:37:15
- 全国首个城市绿证绿电碳业务服务中心落地杭州 2025-04-21 11:51:15
- “双碳”战略下的内蒙古产业之变 2025-04-21 11:49:41
- 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山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2025-04-21 11:45:43
- 南孚碳中和电池,为地球“绿”入美好 2025-04-21 11:43:13
- 上海: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工作 2025-04-21 11:42:06
- 苹果公布《环境进展报告》2030年全面实现碳中和 2025-04-21 11: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