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全国绿证累计核发近50亿,绿证强制消费时代企业如何做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5-04-12 18:39:47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力量。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

  尽管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日益增长,但可再生能源绿色价值有待激发,目前绿证市场还存在需求不足、绿色电力环境价值被低估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凸显可再生能源的绿色价值?4月10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赵勇强在2025生物质能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随着社会各行业及各种场景的不断发展,绿色能源的运用将成为必然趋势。在绿色电力无法直接取代化石能源,以及在工业过程中无法替代化石能源原料的情况下,未来要建立一套用于追踪和记录生物质能等非电利用的体系,建立非电的绿色价值标准。通过业界的共同努力,并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交流,逐步构建一套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各领域及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根据《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49.55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33.79亿个。全国参与绿证交易的消费主体约5.9万个,同比增长2.5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是绿证交易的主要地区,合计购买绿证数量超过全国的一半。

  绿证应用需求正在不断释放,绿证可作为企业产品或产业链绿色电力消费、自身践行社会承诺的重要工具。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转型中心研究员张文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企业对绿证的需求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国际气候倡议的自愿需求,需满足国际标准或其供应链主导企业的要求,因此,中国绿证与国际标准的对接非常有利于扩大这一类的需求。当前,中国绿证与国际接轨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例如RE100的认可,原先中国绿证是获得有条件的认证,但现在技术层面应该已获得了完全认可。这意味着中国绿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有所提升。建议进一步与相关国际气候倡议在标准上加强沟通,如科学碳目标SBTi、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的协同,吸引跨国企业及其供应链购买绿证。

  另外一类绿证需求主要来自于国内的政策法规要求。张文佺表示,绿证作为消纳保障机制的重要工具,在2024年迎来制度性突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明确了绿证核发全覆盖的目标,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均可获得绿证,且绿证与绿电交易的衔接更加紧密。由于减排压力的差异,此类绿证需求出现了行业的差异,例如电解铝、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受政策驱动。部分地区明确了2024—2025年高耗能行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促使企业加大绿证采购力度。但其他行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绿证采购的动力仍有待提升。因此,建议应该将政策激励与宣传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在消费端提供正向的激励机制,降低企业购买绿证成本。另一方面加强宣传,开展企业培训,强调绿电和绿证在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

  企业是能源消费的重要用户。H&M集团制造合作伙伴关系及公共事务副总裁徐睆在会上表示,2024年,H&M在中国的供应链已实现40.7%的可再生电力使用,主要通过绿电、绿证和屋顶光伏三种途径。对于集团而言,国内已有的政策为可再生电力供应链的转型提供了充分的支持。“然而,我们面临的挑战在于,在能源结构中电力仅占30%,而热力却占据了70%。对于集团而言,如何在非电领域找到解决方案,实际上颇具难度。目前,我们的上游供应链主要依赖于采购外部蒸汽为印染工厂供热,而在政策层面,目前尚未出现明确的解决方案路径。”徐睆表示。

  如何激发热力的绿色价值?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卫权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热力在能源消耗中占比较大,包括工业领域用热和民用领域用热,热力行业低碳转型空间巨大。但是目前在技术、政策、市场等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克服。在解决清洁低碳供热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将低碳热力的环境权益价值变现,提高竞争力。

关键字:   全国绿证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