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离网光伏项目或为中企入澳洲市场突破口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4-11-28 09:36:05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中国储能网讯:全球光伏生产基地中国,正经历着从曾经的“如火如荼”到如今的“寒冬之夜”。

在外,光伏企业在传统的欧美市场遭遇需求萎缩以及“双反”贸易战;在内,光伏发电的推广受到并网难、发电成本高的现实压力。然而,近年来“爆发式”的发展,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突出,如何将过剩产能向新兴市场“引流”,引起光伏业界的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澳大利亚市场拥有先天的资源优势、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领先的研发实力,或成为中国光伏企业海外投资的阵地。

投资环境良好产业空白为中国企业带来机遇

澳大利亚是为数不多的光照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每年有大约5800万皮焦耳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整个国家年能源消费量的1万倍,每平米的太阳辐射率超过80%。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践行其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减排行动,澳大利亚政府将其可再生能源目标调整为:至2020年,20%的澳大利亚电力供应需来自可再生能源,同时,2050年之前澳大利亚将在2000年排放水平上减少80%的温室气体排放。

然而,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78%的电产能来源于煤炭,15%来源于天然气,风能和太阳能所占比重只有1%。

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投资专员王恒岩表示,为了扩大太阳能的应用范围,澳政府在大学校区、工业园区等地方划分出了太阳能区域,要求区域内用电必须来全部来源于光伏发电。

政府资金支持方面,去年,澳大利亚政府成立了清洁能源金融公司,由政府注资100亿澳元,主要投资于清洁能源技术开发。今年,澳政府成立了可再生能源机构,并注资32亿澳元作为基金,用于支持清洁能源项目。

虽然澳大利亚政府计划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给予了包括向光伏研发机构财政补贴等支持政策,但澳光伏产业空白。

“由于澳洲光伏生产企业极少,因此,中国企业不会面临与澳本土企业的竞争,不会产生类似欧美‘双反’的贸易摩擦。同时,由于澳大利亚在光伏产业领域具有世界领先的研发技术及机构,中国企业可与其合作研发项目。”王恒岩表示。

并网难、局部产能过剩形成入澳羁绊

王恒岩表示,中国光伏企业在本土遭遇的“并网难”问题,在澳大利亚也同样存在。

从技术层面上讲,光伏发电的电能质量不高。电网公司对电力供应相对稳定性要求高,而光伏发电受天气变化影响的可预测性低,可靠性不足。相对来说,传统电力技术成熟,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光伏企业在并网上不具优势。

另外,澳州主要的大中城市电力供应已经处于过剩状态。据悉,2009~2010年,澳洲政府为了鼓励离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对安装屋顶太阳能的住户给予6000澳元的补贴。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末,新南威尔士州屋顶太阳能产能已占到装机总容量的39%,昆士兰州占24%。离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传统发电造成了冲击,还直接溢出了大量光伏发电产能。

除此以外,目前澳洲很多清洁能源项目停滞不前,症结在于没有和电网公司就电价达成一致。澳洲电网公司处于垄断地位,发电企业议价权少,光伏电力生产企业很难获得利润。王恒岩表示。

“澳洲电价复杂,每秒钟都在变化;澳洲电网公司要求电力企业以竞标方式并网,电力企业很难与电网公司达成固定电价。”中国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区域经理邓娟说道。

离网光伏项目或为中企入澳突破口

长期以来,“并网”难题一直是束缚光伏企业开展投资的顾虑所在。因此,离网光伏发电作为解决并网难的出路之一被众多光伏企业重视。

“离网光伏发电,是一个即绕开了并网难,又充分发挥光伏优势的好办法。在发电的移动性、独立性上,光伏发电具有的优势,是所有传统能源发电所不具备的。”卓创资讯光伏分析师王敏表示。

同时,由于澳洲地广人稀的地理条件所限,离网发电是光伏企业在澳投资的最优选择。

“澳洲城市分布比较分散,除了几个较大的城市人口较为集中,其他地区由于人口稀少,传输电力所造成的耗损十分不经济,因此西澳大利亚和北领地没有和国家电力市场连接,只能采用柴油或者天然气发电。”王恒岩说道,“但是现在澳洲政府规定20%的发电量必须是清洁能源,而风能发电对地理环境要求较高,很多地方无法实现,所以光伏太阳能有很大潜力。因此,中国光伏企业可以考虑澳洲中部地区的项目。”

王敏表示,较并网发电而言,离网发电投资小、见效快,其组成部件较为简单,由太阳能电池组件、控制器、蓄电池三部分组成,因此时间建设较快,从安装到投入使用的时间视其工程量,少则一天多则二个月。

从技术角度而言,邓娟表示,离网发电技术含量不高,与并网差不多,不存在技术瓶颈。

关键字:   离网光伏项目 新能源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