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给甘肃省新的配额,消化现有装机产能也需要20年左右时间。”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能源报》记者透露,“在甘肃调研光电项目发现,90%的太阳能电站都在‘晒太阳’,更不要说上网发电了”。
有人质疑上述数据存在夸大之嫌,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西北地区的光伏电站正在遭遇弃光限电,其中甘肃省尤为严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有必要尽快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以解决盛宴之后的消化不良问题。
多因素制约光电发展
甘肃省的光伏发电盛宴始于2008年,2010年开始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甘肃省发电总装机容量3489.32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29.84万千瓦,同比增长1025.24%,居全国之首。
与此同时,甘肃电网建设却严重滞后。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甘肃光伏项目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目前河西地区至西北主网输电通道最大输送能力约520 万千瓦,以目前消纳和送出能力分析,河西电网已无法满足电量外送需要。
大量项目上马,消纳能力却有限,弃光现象随之而来。根据甘肃省电力公司提供的最新数据,2013 年甘肃弃光电量为1.10 亿千瓦时,弃光率为5.49%。甘肃省各发电企业弃光统计数据则显示,甘肃省2013年弃光电量多达3.03 亿千瓦时,弃光率约为13.78%。
“之所以弃光,除了光伏项目上马速度太快,电网接入和消纳跟不上以外,电源、电网建设配套衔接不够、电网企业办理接入系统、并网验收工作不完善等都是弃光的原因。”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光电建筑设计分院院长肖斌接对本报记者表示。
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驻点甘肃监管报告》显示,甘肃一些地区由于配套送出工程没有与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规划建设和改造,送出能力不匹配,受限比例最高可达78%。甘肃省河西地区用电负荷水平380 万千瓦左右,无法实现就地消纳,只能通过750/330 千伏一、二输电通道送入西北主网消纳。
同时,河西地区风、光、火、水各种类型电源都需通过现有通道送出,相互之间挤占了通道;酒泉750千伏第二通道虽然建成,但仍然不能全额上网。
据了解,除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光伏大省都存在接入和消纳问题,有统计数据显示青海省弃光比例达到40%。
业界急盼电力配额
“出现上述诸多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发电企业和电网公司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使得光伏发电和电网不能协调发展,形成目前跛足发展的局势。”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平衡好各方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针对上述问题,甘肃省各地方政府、企业等正在积极做工作。以玉门市为例,“为了推进玉门市的电网建设,专门成立电网推进领导小组,按照电网与新能源基地送电需求相匹配的要求,制定全市电网建设规划方案,构建空间布局合理、电力外送通畅的区域网架。”玉门市能源局局长鲁强对本报记者说,围绕玉门东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光伏产业园发展,制定全市电力消纳规划。2014年1月至11月,光伏项目平均上网率达85%以上,可利用小时数1500小时。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弃光现象反映出电网建设和电力体制改革与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如何融入现行能源体系,尤其需要考虑和电网的融合问题。
“目前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尽快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孟宪淦说,“配额制强制要求发电公司多用新能源、电网公司收购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网问题。配额制3年前就已经制定出来了,到现在已经是第三次修改,此前传言今年12月份出台,但目前仍未有任何消息。”
“关键是各省对配额指标等具体问题存在争议。”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在第一、二稿中,内蒙古配额占到15%,而南方省市如广东仅占2%。经过多次修改,国家发改委已经讨论通过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办法(试行)》分了四类,其中,内蒙古配额占比已经由14%下调到10%,另外,西藏、甘肃、宁夏、新疆等配额同内蒙古一样;上海、江苏、安徽、福建等南方省份调整为4%。
“配额比例要等到正式公布后才能明确。最新的进展情况是配额制已经通过国务院批示,具体颁布时间尚不确定。”上述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在孟宪淦看来,虽然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有其必要性,但是配额制只是扶持行业发展的一个暂时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弃光问题,一方面电网要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另一方面要提高可再生能源输出的稳定性。另外,光伏电站发展之前只注重发电侧,下一步可以启动储能来解决光伏发电消纳问题。
关键字: 光伏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工信部“双碳”标准方向! 2025-04-11 20:09:37
- 中方反制!对美再加征50%关税 2025-04-11 20:07:17
- 【重要通知】关于发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和结算规则》的公告 2025-04-11 19:31:14
- 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围会为哪些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5-04-11 19:08:15
- 美国“对等关税”加大滞胀风险 其经济运行将面临失序 2025-04-11 19:03:21
- 1200家水泥企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如何减碳? 2025-04-11 19:01:38
- 英国政府计划重新加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 2025-04-08 17:57:21
- 特朗普的关税将对气候技术造成沉重打击 2025-04-08 17:20:51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MACF)将于2026年正式生效 2025-04-07 19:03:27
- 生态环境部:坚持维护《巴黎协定》! 2025-04-07 18: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