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顾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12年的发展历程中,吴玲讲到,2012年前应该说所有的器件主要依靠进口,整个产业的产值也就几十亿元。然而预计2015年年底产业规模将超过4200亿元;专利从很少现在到超过3万多件;特别是LED芯片的国产率,目前已经接近了80%。
目前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六大特点:
LED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但增幅收窄
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过去10年增长率连续保持在30%以上,但是今年受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增长率降到了20%以下。尽管前三季度,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规模仍然是持续增长,但是增幅收窄。在有些细分市场特别是汽车照明增长较快。
上游产业集中度提高,LED芯片价格战激烈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拥有全球70%以上MOCVD机台量,前三季度芯片价格下降的幅度达18.5%。有LED企业老总直言,他们的直观感受是芯片价格下降了20%到30%区间。
中游企业:强者越强 中小企业加快优胜劣汰
中游企业两极分化严重。中游企业很难做,上游芯片级封装已经出现,下游也在向中游延伸,强者越强,一些中小企业生存越发艰难,中游企业的增长率较低。
下游:照明渗透率增加,但企业效益下滑
前三季度,下游应用产值2587亿,同比增长率18.5%。最初预计到2015年渗透率达到30%,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现在看来市场渗透率达到了预期,但因价格下降产业规模还不到4500亿。
出口增长放缓,各区域市场表现各异
前三季度的增长率和去年比下降还是非常快的。去年全年出口增长率达92%,但是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长率仅仅达到13.3%。欧洲、美国仍然是主要市场,东南亚地区增速较快。
行业整合并购潮涌,行业龙头逐步形成
半导体照明产业一个明显的趋势,行业整合并购潮涌,行业龙头逐步形成。尤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重大并购案例已经超过40多起,行业的龙头企业在逐步形成。
产业面临三大挑战
吴玲秘书长表示, 尽管半导体照明已经确立了在照明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但产业还没有进入成熟期,光源本身还在不断进步,潜在或附加功能还没有挖掘出来,LED行业目前仍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二是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三是产业发展环境有待完善。整个行业表现出了利润低下,产品同质化、市场缺乏秩序等问题。
要解决整个产业驱动力的问题,吴玲秘书长建议解决技术支撑及产品出口的问题是当务之急。从全球的经验来看,一个新兴产业的培育要20年,LED照明的应用不到15年,无论是替代性照明还是智能照明,或者超越照明的应用都还没有发展到顶点,半导体照明行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变革浪潮来袭 机会在哪?
全球变革的浪潮已经来袭,现在全球都面临着能源、环境、人口老化的挑战,都面临经济增长换挡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在政治上的地区保护主义,冷战思维以及区域矛盾激发的挑战。特别是在技术上,传统产业和互联网+和新兴产业同步发展,实体经济和智慧化产业怎样同步发展。尤其是数字化尚未充分实现增长潜力。我们现在实际上才刚刚开始,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多颠覆性技术的开放创新,实现跨界合作都面临着挑战。
中国经济进入到了新常态,经济换档,产业升级,人口老化在同步出现。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期,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一是要体制机制的创新,二是要科技创新。大规模低端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要求环保绿色GDP,要在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下实现开放创新。
对于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目标,我们十年前预设目标是到2015年替代率30%,现在已经做到了;产值规模要到5000亿,目前来看有所下滑。主要是因为现在产业LED芯片都卖成白菜价,但LED节能确实表现还是不错的。未来的5年,我们希望高附加值LED产品的出现。包括各位专家讲的,LED和物联网结合,数字化的实现,它的服务和产值有可能上万亿。
节能是什么呢?节能不仅仅是LED灯泡节能,还有整体系统服务、管理上的节能,有可能会达到四个三峡的发电量。现在国家提下一个五年发展计划的目标,其中一个就是半导体照明和第三代半导体。
目前,国家 “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已将半导体照明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列入其中,新的科技计划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定要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十三五”半导体照明的研发战略,提出了“一条创新链、两个大平台、三大主线”,全国要一盘棋,形成合力,实现技术、资源互惠共享。
半导体照明行业走到今天,除了有些基础的、前沿的还要继续研究以外,主要采取的是目标和问题导向,解决市场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更多的钱要放在开放的平台上,主要是研发和服务平台。半导体照明来讲,三大应用主线;一条主线是从光源本身来讲,无论它的光效还是品质都要提高。第二条主线是与物联网相关的智能化。还有一条主线是农业、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
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领域,半导体照明是第一个突破口,未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技术在很多基础性的产业,比如能源互联、轨道交通、电力电子等领域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半导体照明下游应用与第三代半导体结合将会开拓出更为美好的应用前景。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碳排放配额也能贷款!兴业银行贵阳分行又一碳金融产品落地 2024-11-16 15:40:36
- 省厅召开碳市场第三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培训会议 2024-11-16 15:38:36
- 全国碳市场双轨并进稳健前行 我国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近5亿吨 2024-11-16 15:08:56
- 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期清缴启动 2024-11-16 14:59:08
- 电力企业择时出售碳配额:关键驱动在哪儿? 2024-11-16 14:57:52
- 深圳供电局以碳配额质押贷款助力全面绿色转型 2024-11-06 11:38:12
- 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迎来更新 企业碳资产管理影响几何 2024-10-31 16:49:05
- 关于开展本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第二次有偿竞价发放的通告 2024-10-31 15:02:34
- 碳配额分配制度稳中求进 2024-10-31 14:47:04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2024-10-30 13: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