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OLED照明产业现状揭晓,它能否赢得半边天?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新兴战略智库   发布时间:2015-11-26 14:57:18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在照明江湖里, LED与 OLED之战,几乎已经以后者完败收场,虽一字之差,但业界已经认定LED为未来之光。

      当然,即便如此,仍然有钟情于OLED的学者和企业家,拼尽全力想让OLED照明以最好的姿势拥抱他们想象中的未来。

      从事OLED研究工作24年的台湾清华大学周卓辉教授就说,无蓝害、低光害的类烛光OLED将会是未来照明的主流产品。他相信时至今日,拼光品质才是王道,人类未来更愿意使用对眼睛、对生理、对艺术巨作都非常友善的光源。而LED则含有无法回避的蓝光问题。

      他还说出了几个看起来很有力的数据:烛光或类烛光OLED,在相同照度下,比白色萤光灯、LED灯安全10倍;从褪黑激素分泌保护角度看,安全5倍;光效方面,是蜡烛的900倍,白炽灯的9倍,接近现有节能的日光灯。很明显,他试图以“高光质”、“类自然光”这些关键词继续为OLED保驾护航。

      吉林大学谢文法博士也坦言说,OLED光源虽在从综合性能与LED还有一定的差距,但OLED易于实现柔性照明,可以制作成任何尺寸和图形,如可弯曲、粘贴,使光源设计更加自由,赋予光源更多新的功能,可以开辟属于OLED特色的光源市场。

      从目前LED和OLED的疆土来看,两者实力确实相差悬殊,但是周教授与谢博士如此一说,不显牵强附会,未来占领高端市场似乎不无可能。

      当然,除了学术专家层面的看法,业界或许更想知道企业方面的动态。

      南京第壹有机光电是世界首批、中国首家专门从事OLED照明事业的企业,该司总裁王锦山,与以上两位学者的观点也算不谋而合。他最近在公开场合客观地指出:现在谈OLED照明市场爆发并真正占据市场空间还为时过早。不过同时他也强调,很明确的一点是,OLED照明市场将在不远的将来崭露头角。美其名曰:寒冬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另外,王锦山还道出了OLED照明产业化现状:世界上3-4条2代in-line生产线(370mm X 470mm),年产能可达3万平方米,良率:>80%。

      固安翌光科技技术开发部经理谢静近日则透露了OLED在车载照明的应用。OLED能实现更轻、更薄、更广阔的设计空间,不过最厉害的特性是透明OLED的发光一致性,他强调这是尾灯性能的关键指标。目前,固安翌光已经开发了国内第一款透明OLED汽车尾灯。据谢静透露,接下来,还将围绕高温稳定性和机械可靠性等难题,为OLED车灯的量产做准备。

      接下来,看看在照明领域,2015年主要发生了什么事:

      ①飞利浦将OLED照明业务出售给美国OLEDWORKS(前柯达部分员工成立,唯一一家美国的OLED照明生产商)。

      ② LG化学以1600亿韩元(约合1.42亿美元)的交易价格将OLED照明业务出售给LGD,LGD或选择将当前4.5代OLED显示器工厂换成OLED照明生产。

      ③ 台湾地区两年内将每年注资智晶光电蓝光无害OLED照明项目1000万新台币(约合30万美元),智晶光电已经开始190万片OLED面板的量产。

      ④欧司朗投资20亿欧元瞄准汽车LED和OLED应用,汽车OLED照明面板将于2016年年初实现量产。宝马M4 GTS将进入限量版(700辆)生产且是第一款采用OLED车尾灯的商用汽车。

      ⑤格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资南京第壹有机光电,成为第一大股东。

      再来看看目前OLED照明技术现状:

      \

      (资料来源:南京第壹有机总裁王锦山在SSLChina的演讲)

      虽然,OLED照明尚欠规模,且众所周知,仍然存在能效较低、成本增加、结构复杂、体积质量变大、颜色变化等劣势,但从以上信息也说明,OLED未来在高光质以及汽车照明等特种照明领域或可大显身手。当然,此观点或早已不新鲜,实现了才算王道。但是面对如今趋于成熟但在高端领域并没有站稳脚跟的LED照明,不排除OLED照明正“忍辱负重”,憋大招呢。

      以前有个台湾女专家谈到OLED时打了个有趣的比喻:OLED像女人,光线柔和,主要为面光源,LED像男人,以冷光源、点光源为主。

      这个世界,向来是男人的天下,但最终女人也能占半边天。

      也许,她是对的呢?

关键字:   能否 赢得 揭晓 现状 照明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