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利文60周年多领域共同发力“碳达峰”“碳中和”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提升并加剧了全球气候问题的严峻程度,碳排放治理日益成为各国激烈讨论的重要国际问题之一2021-09-09 23:07:38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087.html -
煤化工在“碳中和”历程中不可或缺
世界上提出“碳中和”目标的120余个国家绝大多数以2050年为限,包括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仅我国和哈萨克斯坦以2060年为限。尽管我国“碳中和”目标晚于大部分国家,但却最为艰难。这不仅因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还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发展中减碳。2021-09-09 21:39:2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033.html -
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贺克斌院士:核心是产业竞争
太原9月5日电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21-09-05 17:31:08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824.html -
环境与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碳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碳市场是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而生的金融市场,旨在帮助国家和地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与能源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建立碳市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21-08-07 14:53:5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786.html -
在碳中和话语权的大国博弈中,科技企业担任什么角色?
根据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攀升,已成为世界主要二氧化碳排放源。发达经济体虽早已开始着手碳排放控制工作,目前已能维持碳排放积累量稳定不再增长2021-05-28 11:14:4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65.html -
清洁发展机制(CDM)及项目实施简介
CDM(清洁发展机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新的国际合作机制。如何了解和充分有效的利用好这一机制,使之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许多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已经建立CDM的管理机构,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能力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CDM项目的实施,到2004年年底已经批准了两个CDM项目。2021-05-22 17:54:48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306.html -
什么是碳中和的概念定义?
为了实现第二条规定的长期气温目标,缔约方旨在尽快达到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峰值,同时认识到达峰对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来说需要更长的时间;此后利用现有的最佳科学迅速减排,以联系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在平等的基础上,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汇的清除之间的平衡。”2021-05-20 10:42:1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195.html -
国际能源署署长:中国碳市场将为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
12月10日电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10日表示,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全面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碳市场,为全球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并为它们建立碳市场提供灵感。2018-12-12 13:39:1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3592.html -
中国拒当洋垃圾场 美国重返非清洁能源的污染之路吗?
一直以来,发达国家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人才管理优势,所以都会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地理优势和劳动力资源来进行合作,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技术的、赚得多的活都让发达国家揽去了,剩下需要人手的、污染严重的就分给发展中国家去干。没办法,谁叫人家发达呢?2018-08-29 17:16:5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3097.html -
农村饮水安全面临四个方面挑战
“农村饮水安全是世界性问题。全球约有6亿多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发展中国家80%疾病与饮水直接相关。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受自然、社会条件制约,城乡二元化发展,饮水安全问题非常严重。”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副所长胡孟在3日举行的饮用水安全智能解决方案高峰论坛上指出,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是人均水资源只占全球人均的28%,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衡。另外,还存在污染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社2015-12-04 12:35:3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