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环保部首次对车企开出大罚单,凯马、唐骏因尾气超标被雷霆重罚3800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最初的震动之后,此事给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两个案件作为十九大之后环境保护部首次处罚的案件具有示范效应,对同类环境违法行为将起到强烈震慑作用。”在环保部网站上《环境保护部首次处罚机动车生产企业》一文中,开头的这句话点名了环保部此次处罚的意义与作用。
“行业中的潜规则”
在调查采访中,《中国汽车报》记者联系了一家商用车企业销售负责人王欢欢(化名),以求了解卡车企业对该事件的看法。以往相当健谈的王欢欢一开始有些迟疑,表示“这个问题不太好说”。在记者保证化名的情况下,他才隐晦地指出:“排放造假这种事不能拿到台面上说,一些企业把违法勾当弄成了潜规则。”
说到这里,王欢欢显得有些气愤和无奈:“造假企业在与守法企业做恶性竞争。造假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我们守法的企业感到很憋屈。对于这种不择手段的竞争方法,我们真的感到很无奈。”
某发动机企业负责人也表示:“我们企业出厂的发动机肯定都是符合排放规定的,但是其他厂家会不会因为成本问题造假真不好说。”之后,该负责人同样无奈地说:“因为遵守排放要达标的原则,我们自己的企业还失去过市场的先机。但没办法,违法的事情不能做。”
确实,在采访了一些相关的企业人士之后,记者发现,大部分业内资深人士都给出了类似观点:在国内,机动车,特别是柴油车尾气排放超标、后处理系统造假屡见不鲜。更有人表示,这是行业公开的秘密,甚至个别大型企业也参与其中。企业造假成本低,收益大,所以部分生产企业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获取违法之财。
“干得漂亮”“大快人心”
对于环保部的重拳治污行动,业内人士纷纷叫好。
在《中国汽车报》官方微信1月10日的微信头条文章――《雷霆重罚3800万 环保部向车企开了第一大罚单》中,评论留言区一片“干得漂亮”的叫好声。
网友“Jack.D”:“干得漂亮!就要把这种弄虚作假的罚倒闭!另外,路上冒黑烟的车谁管管?”
网友“战神”:“该罚,冤枉消费者,每次检测都不合格,就是该从源头查起,别再让老百姓买单了,别让更多消费者受害,特别小型汽车特别是有前科的还烧机油的就是对环保的一大毒瘤”
网友“徐玉超”: “杀一儆百,干得漂亮!”
有网友呼吁扩大范围,严查大型车企和外资车企。
网友“阳光”:“对外资车企也要查,特别有前科的,尤其要学习美国专查无良车企”
网友“VV”:“大企业查不到吗?不见得,手段多吧”
还有网友要求车企肩负起环保责任。
网友“辛巴”:“这两个品牌农村挺多的,企业必须肩负环保重任!”
网友“看今朝”:“国四尚未达标,国五何从谈起”
对此,王欢欢也直言大快人心:“一直盼着相关部门能好好治理这种违法乱纪行为,让行业竞争良性化。对于守法企业来说,这种罚款真是大快人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坚持治理相关问题。”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后处理产品总工程师龙顺洪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罚款事件表明了政府治理尾气排放的决心。尾气不达标,后处理系统造假的现象由来已久,极大扰乱了正常的企业竞争秩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之前,监管力度一直跟不上,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这次处罚事件给违规企业敲响了警钟,对推动行业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呼声: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
“巨额处罚表明国家对汽车行业的环保治理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表示,环保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特别是要做好车辆生产企业的环保监管。从生产企业这个源头治理,成本低,效果好。此外,在进行在用车环保治理时,还应调动用户的环保积极性。多管齐下,汽车行业的污染治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据记者了解,2018年,环保部将在全国开展机动车和油品监督检查,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环保部同时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全面贯彻实施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严惩生产超标机动车和污染控制装置弄虚作假行为。
无独有偶,欧洲内燃机协会秘书长尚彼得在昨日(1月15日)举行的传统燃料车辆动力技术转型升级国际研讨会议上也指出,欧洲一些不良厂商希望通过使用劣质的添加剂来绕过监管,这会导致消费者避免使用、不持续使用或是根本不使用减排装置和技术,因为劣质的燃料和添加剂会影响尾气后处理装置的效果,甚至使关键减排装置受损、无效或不可靠。
尚彼得认为,在中国,最坏的情形是伴随着更加严格的法规,尽管车辆因增加了排放控制装置而更加昂贵,但是却由于劣质燃油和添加剂的使用,使得真实的排放水平可能不降反增。因此他指出,消除市场上劣质燃料和添加剂的使用,对中国非常重要,而这可以通过提高监管执行来实现。
龙顺洪认为,相关部门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还要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同时还应加强在用车的监管,比如可以对于在用车营运企业建立一定的准入门槛。
据悉,环保部将从三个方面来建立长效机制体系。一是加快建立完善事前的信息公开制度、事中的达标监管制度、事后的环保召回制度“三位一体”的机动车环境监管体系。二是加快推进监控平台建设,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新车环保达标管控。三是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策划编辑:薛亚培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郑州:到2025年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建设加氢站40座 2022-09-28 14:30:34
- 汽车业要做减碳先行者 2022-09-26 16:24:33
- 车企跃跃欲试 碳陶刹车迎来“0到1”突破丨风口调研.行研 2022-09-21 15:25:55
- 工业领域碳达峰规划图明确2030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比例达40% 2022-09-11 12:50:17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道路交通碳排放核算技术路径通过评审 2022-05-16 16:49:31
- 长城汽车计划2023年实现首个零碳工厂 2022-03-31 16:38:31
- 新能源车成本大涨 卖碳积分还是个好生意吗? 2022-03-18 09:02:15
- 威马CEO沈晖:为有序推动双碳工作,行业需建立碳交易机制 2022-03-15 16:57:24
- 碳积分价格暴跌!特斯拉笑了,比亚迪哭了! 2022-03-13 10:52:27
- 广汽集团曾庆洪:打上强“芯”针 “碳”索“富裕路” 2022-03-08 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