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负责回收新能源汽车使用及报废后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与日俱增,而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动力电池用量水涨船高。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到8年。业内人士预计,从2018年开始,国内首批进入市场的汽车动力电池即将迎来“报废潮”。
本次出台的《办法》提出电池生产企业应与汽车生产企业协同,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所生产动力蓄电池进行编码,汽车生产企业应记录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蓄电池编码对应信息。电池生产企业、汽车生产企业应及时通过溯源信息系统上传动力蓄电池编码及新能源汽车相关信息。
《办法》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负责回收新能源汽车使用及报废后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
(一)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回收服务网点,负责收集废旧动力蓄电池,集中贮存并移交至与其协议合作的相关企业。
回收服务网点应遵循便于移交、收集、贮存、运输的原则,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及消防、环保、安全部门的有关规定,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标注提示性信息。
(二)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
(三)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为新能源汽车所有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务,通过回购、以旧换新、给予补贴等措施,提高其移交废旧动力蓄电池的积极性。
废旧动力蓄电池移交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私自拆卸、拆解动力蓄电池,由此导致环境污染或安全事故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拆卸、包装运输、余能检测、梯次利用、材料回收、安全环保等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标准,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标准体系。
《办法》自2018年8月1日施行。
有专家估计,2018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可达50亿元规模,2020年预计增长至100亿元规模以上。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郑州:到2025年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建设加氢站40座 2022-09-28 14:30:34
- 汽车业要做减碳先行者 2022-09-26 16:24:33
- 车企跃跃欲试 碳陶刹车迎来“0到1”突破丨风口调研.行研 2022-09-21 15:25:55
- 工业领域碳达峰规划图明确2030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比例达40% 2022-09-11 12:50:17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道路交通碳排放核算技术路径通过评审 2022-05-16 16:49:31
- 长城汽车计划2023年实现首个零碳工厂 2022-03-31 16:38:31
- 新能源车成本大涨 卖碳积分还是个好生意吗? 2022-03-18 09:02:15
- 威马CEO沈晖:为有序推动双碳工作,行业需建立碳交易机制 2022-03-15 16:57:24
- 碳积分价格暴跌!特斯拉笑了,比亚迪哭了! 2022-03-13 10:52:27
- 广汽集团曾庆洪:打上强“芯”针 “碳”索“富裕路” 2022-03-08 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