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作为浙江省能源领域的核心企业,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有关“双碳”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研究制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实施方案、“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聚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创新开展一系列“双碳”特色实践,形成了围绕“电网一电力一全社会”的全方位减碳服务体系,并率先编制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省级电网企业“双碳”行动报告。
文件下载请联系碳中和专委会秘书处或者15210302808(微信)
现将报告中的精华内容节选给大家,敬请阅读。
浙江省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宁肯电等发展,不要发展等电”等生态文明重要思想的发源地,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的重大使命,具有种类丰富的能源电力供应方式,具有网络强省、“数字浙江”的信息技术优势,具有高度活跃的市场主体和高效运转的行政组织。
围绕“双碳”工作任务,国网浙江电力立足能源系统全局,坚持清洁低碳是方向、能源保供是基础、能源安全是关键、能源创新是动力、节能提效要助力,提出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为主线,创新实践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加速构建绿色低碳现代能源体系,切实当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引领者、全社会绿色生产生活的推动者、浙江省企业碳减排的示范者,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应有贡献。
“零”跑理念
服务大局,统筹安全保供与清洁低碳发展
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助力实现高质量“双碳”目标
加快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全面带动源网荷储协调互动,以提升电网弹性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和高比例外来电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全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统筹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支撑高质量“双碳”目标。
创新驱动,统筹经济高效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以内外部机制变革支撑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紧抓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契机,对外全力推动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对内积极建立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清洁能源成本疏导和企业发展动力问题,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经济高效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履职尽责,统筹经济社会多重发展目标
以“示范窗口”担当打造高质量“双碳”浙江样本
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作为企业各项工作总指引,集聚公司系统智慧力量,推动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成效,加快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关注“双碳”目标下各利益相关方需求,打造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双碳”浙江样本。
“双碳”目标到2030年,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高质量建成,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基本建成,新能源成为装机主体,形成“一环四直”的坚强大受端电网格局,承载近60%的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服务浙江省5400万千瓦以上风光新能源接入,终端负荷向弹性可控、柔性互动转变,储能类型丰富多元,推动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500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形成数据驱动的能效智治体系,打造动力强劲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全面支撑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力争电力领域“十五五”中期碳达峰,在达峰时间、空间、质量上实现领先。
到2050年,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核心载体作用充分发挥,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引领作用凸显,新能源成为电力供应主体,承载超过80%的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源网荷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水平、多能耦合效率、社会综合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电力领域21世纪中叶率先实现碳中和,新型电力系统在安全可靠、清洁低碳、经济高效等方面实现领先。
具体时间轴如下:
实施体系
实施方案 |专项建设方案|战略课题|规划蓝图|评价标准
部署十个市级全景示范,体现地域特色、地方特点、资源特性和电网特质。
打造千个应用场景,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应用于实践,发挥综合效益。
总体思路
建好“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加速转型”
新型电力系统是传统电力系统的跨越升级,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能源转型的历史使命,是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的电力系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赋予浙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的重要使命,这既是浙江省能源电力绿色转型、引领“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转型发展、蝶变升级的必要之举。国网浙江电力紧扣“走在前、作示范,打造示范窗口”目标定位,全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坚持以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为主阵地,坚定推进“两个加速转型”,持续发挥电网高承载、高互动、高自愈、高效能的“四高”能力,推动供给、网架、消费、互动、科技、机制六维全面提升,促进形成高质量达峰、高弹性承载、高标准节能、高水平交互、高精尖技术、高附加价值的“六个共同体”,助力实现高质量“双碳”目标。通过能源清洁化和消费高效化“两个加速转型”,“十四五”期间浙江将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5%的电力消费增速支撑5.5%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高效低碳发展。图片可点击放大实施路径贯穿一个“核心链”,共转“降碳轮”
基于“4E平衡推演模型”,贯通“电力一能源一碳排放”核心链,打造“降碳轮”。通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推进“风光倍增”计划,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持续提升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度电碳排放量将呈现下降趋势,电能的绿色低碳优势愈发显著。通过创新“供电+能效服务”,推动降低主要用能行业单位产值电耗,有力支撑单位产值能耗和下降的目标。随着电力市场改革深化、新能源技术突破和应用规模倍增,经济吸引力增强,进而推动“降碳轮”进入良性循环,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阶段性目标,保障“双碳”进程平稳推进。
“两驱动两变革”
强化能源供应清洁减碳、能源消费提效降碳,推进能源数字变革和机制变革,形成市场化降碳激励约束机制,构建精准智治的全社会节能减碳格局,全面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图片可点击放大“三个理念保障三重目标”
三个理念:节约的能源是最清洁的能源(节约最清洁)、节省的投资是最高效的投资(节省最高效)、唤醒的资源是最优质的资源(唤醒最优质)
三重目标:保障能源安全、推动低碳发展、降低用能成本
图片可点击放大
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
当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引领者提升电网弹性,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充分发挥电网平台枢纽作用,通过打造网架灵活、智能自愈、高效互动的高弹性配电网,提升源网荷储互动能力,唤醒四侧资源。推进嘉兴新形态配电网、绍兴多能耦合、金华微能源网等典型示范,适应分布式能源、储能、多元负荷等安全高效接入,建成城农网差距最小的省级电网,在杭州、宁波率先建成世界一流配电网。优化电网发展布局,加大特高压和配套电网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各类清洁能源发展提供坚强网架支撑,提升电网适应新能源的动态稳定水平。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应用创新平台和技术,持续加强网源协调能力,建成千万千瓦级灵活互动资源池,为能源电力减碳降碳构筑了坚实的物理平台。增强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能源供给清洁化
积极做好电源并网服务和科学调度,统筹支持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发展,推动支撑保障电源尽早投运,确保各类电源能并尽并。推动新能源科学布局和标准化接入,承载大规模沿海核电、海上风电、海量分布式光伏,积极争取、高效服务西南水电、宁夏风电等清洁能源接入。合理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完成浙江统调燃煤电厂60%的调峰深度改造,调节空间达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充分发挥大电网优化资源配置的平台作用,通过新能源智慧调度平台,高效实现风光互补、水光互济。融合六大领域应用,推动能源消费电气化
倡导节约用电、高效用电、用绿色电,聚焦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和居民生活六大重点领域,积极拓展蒸汽、岸电、景区、物流等多维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解决传统能源消费终端深度降碳“最后一公里”难题,扩大清洁高效电能在终端能源的占比,带动传统工艺智能化改造,促进高温相变储热、高温蒸汽热泵等新兴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升各领域能源利用效率。支持产业优化升级,落实国家全面节约战略,推动引导全社会节能减排,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加速数智能源服务升级,带动能源利用高效化
充分发挥电能在能源转化、输送、消费过程中的核心枢纽作用,以“供电+能效服务”为主线,开展高污染高耗能行业重点企业空压机、泵和风机三大系统能效普查,制定高品质余能利用举措,推动企业开展能效提升试点。持续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小时数,推进大型公共建筑调适试点,用小杠杆撬动能效大提升,推动能源结构变革。充分发挥能源大数据中心作用,常态化开展多能流向、用能变化、用能总量分析研究,通过融合税收、电力及其他能源等内外部数据,建立一套评价企业能耗及社会绿色发展质量的体系,有效支撑浙江省深化“亩均论英雄”“腾笼换鸟”的改革。助力浙江省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用能预算管理制度,探索多元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带动企业提升能效评级,推动产业质量和社会能效水平提升。“六个力量”驱动创新变革
当好全社会绿色生产生活的推动者
机制创新:激活绿色低碳价值,共建多元融合能源生态
坚持政策和市场两手发力,强化政企联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不断丰富交易品种,推动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创建绿色电力交易机制、绿电积分体系,培育并满足各类用户的绿电降碳需求。持续完善市场规则,探索建立市场化容量补偿机制。丰富新型储能参与主体,探索建立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市场化交易体系。通过建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发起生态能源碳汇基金、推动绿色金融创新等举措,构建低碳生态价值共同体,探索新型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多种要素与浙江生态资源融合。落实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举措,做好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工作,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的上网电价规范,完成普通直接交易电量1068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31.4亿元。模式创新:根植“双碳”数智平台,拓展绿色能源服务体系
聚焦电力大数据价值挖掘,强化“电力看经济”“电力看环保”等服务,助力国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控制不合理用电需求。加速发展能源互联网新生态新业态,推动能源服务向数据应用拓展、单纯输配向交易结算转变、单一品种向综合能源发展,提高能源电力数据的价值创造力、产业带动力。打造电碳协同大数据平台,开发“双碳”数智应用,为全国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提供浙江方案。推进“供电+能效服务”,持续优化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务形式,提供适应用户多元需求的定制化能源解决方案。建立“云储能”交易管理平台,提供电站“一站式”托管服务,提升设备利用效率,降低投融资成本,带动新能源应用规模化发展,服务能源电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创新:大力开展低碳技术攻关,打造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聚科技创新强大引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3060”新型电力系统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围绕绿色低碳布局36个重点技术方向、100个科技项目及10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克了短路电流柔性抑制、电网关键断面自动提取和风险快速识别、区块链与高弹性电网融合应用等关键技术,在技术攻关、重大示范、首创成果、机制创新等各领域取得了“从0到1”的创新突破,推动实现电网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
深根厚植企业社会责任当好浙江省企业碳减排的示范者
开展电力零碳试点示范,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
城市层面
县级层面
联合属地政府发布县域电力能源领域“减碳服务”目标行动纲领,落地储能及光储一体化补贴政策,服务清洁能源“容量翻番”。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加速推进充换电、岸电技术设施配套,带动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及回收,建设县域零碳电网示范,提供“零碳县域”解决方案。
园区层面
建设能承载高比例分布式清洁能源的智能微网,采用新型能量路由器和集群调控手段,提升负荷聚集、柔性调节能力。推动完善分布式清洁能源发电价格机制,鼓励企业购买绿色电力,实现高比例新能源就地消纳。推进“供电+能效服务”,主动规划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方式,开展深度电能替代带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推动氢光储多能互补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规模化示范和产业应用,持续降低园区单位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为各类园区提供“零碳园区”解决方案。
乡村层面
建设适合农村电网特点的高弹性配电网示范区,综合规划风光水储资源,建设多能互补能源汇集站,探索氢电耦合技术应用,推广电气化智慧农业大棚、地源热泵,发展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开展屋顶光伏行动,推广电气厨房、全电民居、电气化农产品加工,加快农村公共充电站建设,以市场化方式引导乡村产业参与需求侧响应,带动农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区域特色的“未来乡村”模式,提供“零碳乡村”解决方案。
挖掘全过程节能降碳潜力,实现高效利用零废弃
成立“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双碳”工作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研究编制碳管理制度规范及配套细则,开展综合性碳指标体系测算,全面自查碳排现状,构建线损精益管理体系,深入挖掘自身节能降碳潜力,形成全过程管理、全价值链协同、全员践行参与的工作局面,尽早实现自身运营过程和价值链碳中和。开展“双碳”特色实践,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
着力构建横向对标、纵向协同、政企学研合作的减碳服务工作机制,组建能源发展研究中心、节能减碳创新实验室、碳电数字化实验室等十余个支撑团队及平台,调动各方力量与各级资源,共同研究减碳服务管理重大战略问题,统筹推进减碳服务管理相关工作,谋划相关重大社会活动,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高端智库、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形成关键问题共同研究、合作成果共享的模式。优质海外工程实践“一带一路”倡议数据看板
通过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持续提升浙江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服务电动汽车等多元负荷快速发展,有力推动2021年浙江省单位GDP能耗下降17.3%。
图片可点击放大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撑能源系统全面转型
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为关键路径和核心载体,以电网弹性提升主动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和高比例外来电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以大规模储能为必要条件、源网荷储协调互动为关键举措,以体制机制突破和四首创新实践体现引领性和示范性,构建具有大受端融合、分布式集聚、高弹性承载、新机制突破、数字化赋能等鲜明浙江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
到2035年,浙江将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新能源成为出力主体,终端用能清洁化率超过50%;2036一2050年新能源成为供应主体,终端用能清洁化率达到90%以上,新型电力系统在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经济高效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支撑浙江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浙江新境界。
打造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引领绿色低碳产业智慧升级
加快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建设安全互联、开放互济的坚强主网,打造网架灵活、智能自愈、高效互动的高弹性配电网,持续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能力,构建大电网能源配置平台、配电网智慧共享平台。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推动电网感知能力向电源侧、客户侧和供应链延伸。
建立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整体智治体系,发挥电力“链长”作用,联合政府部门打造产业链预警平台、工业碳效管理、惠企政策一键直达等应用,构建国内领先的工业企业能源信息数字赋能场景,助力浙江成为双循环战略的枢纽,服务上下游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延伸开展碳管理增值服务,从能源供给侧、消费侧、配送侧打造绿色低碳能源服务生态圈。健全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全力支撑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坚持政策和市场两手发力,推动形成多元竞争的电力市场格局。加快电力立法进程,推动建立清洁能源系统成本疏导机制,实现全社会能源生态共建、清洁低碳共享、减排成本共担。优化低碳循环导向的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完善销售侧分时电价机制、需求侧响应细则,探索完善储能商业运营模式和应用场景,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建立促进新能消纳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市场化交易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用能权交易市场建设,健全绿电交易市场体系,深化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引导全社会从能耗“双控”向碳排“双控”转变,进一步激活绿色经济要素,赋能多元参与主体,支撑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来源:浙电e家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部署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2024-10-30 15:36:10
- IEA发布清洁能源转型安全性分析报告 2022-11-06 16:07:36
-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2》:去年我国煤炭储量2078.85亿吨 2022-09-28 14:43:10
- 世纪互联发布2022年碳中和行动报告! 2022-09-28 13:52:46
- 中国民航局发布《2022中国民航绿色发展政策与行动》 2022-09-28 13:29:32
-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 2022-05-27 17:19:30
- 富士康工业互联碳中和白皮书!附全文 2022-05-25 16:06:38
- 京东集团发布2021年ESG报告 提出2030年减碳行动目标 2022-05-25 16:04:47
- 碳中和与大重构,供给侧改革、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 2022-05-24 16:49:30
- 华为发布《绿色发展2030》报告 2022-05-18 10: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