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公司周五在公司博客公布,几辆谷歌无人驾驶原型汽车今年夏天将在公司总部所在的加州山景城的街道进行上路测试,这是谷歌无人驾驶原型汽车首次驶出谷歌园区进入公众道路,但谷歌公司公布消息显示了该公司对于其研发经年的自动驾驶技术的信心,要知道山景城可是很堵车的,而近期使用谷歌无人驾驶技术的雷克萨斯汽车在测试中发生事故引起人们的一定关注。那么,谷歌的技术成熟了吗?人们真的准备好接受无人驾驶汽车了吗?
谷歌公司在今年1月曾宣称无人驾驶汽车会在2020年之前做好上路和量产的准备,届时已经维持百年不变的开车习惯可能真的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主管Chris Urmson称谷歌公司不会直接生产汽车,目前谷歌公司正在与多家大型汽车制造商和智能硬件公司谈判,雷克萨斯上路测试的SUV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媒体近期报道使用无人驾驶软件的雷克萨斯汽车在上路测试中发生11起事故,不过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主管Chris Urmson表示事故都是轻微事故,雷克萨斯汽车配备了谷歌的无人驾驶技术,但谷歌无人驾驶原型车不同。
谷歌无人驾驶原型车在这种背景下上路测试,自然也是获得关注,不过出于安全考虑,谷歌无人驾驶原型车将时速限制在25英里每小时以下,并且配备可拆卸的方向盘、油门以及刹车,并且很可能配备外置安全气囊,以保护原型车附近的行人的安全。
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原型车在公布时引起惊叹,谷歌公司追求的是完全的无人驾驶,连方向盘、刹车等都没有配置,完全靠传感器和程序自动驾驶,也就是说目前的上路测试,是在兼顾安全的前提下的妥协。
根据谷歌公布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演示视频可看出,谷歌无人驾驶原型汽车的技术相当优秀,能轻易识别周边情况,并应对双向汽车交汇、超车,避让路边行人等,如果上路测试成功,是不是无人驾驶汽车就真的可以商用了?
目前看,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和技术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不过还不够成熟,也有一些看起来很麻烦的缺点,也是这些缺点导致无法被安全监管部门批准商用,以及坚持自己驾驶的人们接受。
无人驾驶汽车和技术的好处有:
1.技术派人士认为,94%的交通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无人驾驶汽车和技术将降低人为事故,从而也就增加了公共交通的安全;
2.出行的便利,不会驾驶汽车的低龄儿童和成年人,不方便驾驶的老年人都会受益于无人驾驶汽车,也就节省了其他人的时间;
3.避免人们在路上浪费时间,省去堵车的烦恼,真的让高管和普通员工从离开家门一刻起就可以阅读邮件,或为其他事情做准备;
4.提高汽车利用效率,更好的环保。美国现在平均每个家庭拥有2.3辆汽车,往往是一人上班,一人接送孩子以及有驾照的大孩子使用,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在送男/女家长上班后,自动回家送孩子上学,从而降低汽车保有率,节省对铁矿和石油资源的使用,虽然大型汽车制造商可能不喜欢这一点,但是从环保的角度较划算;
5.堵车和长时间开车造成的疲劳,或者路上的纠纷造成的“路怒症”会降低,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都是很有益处的。
无人驾驶汽车和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
1.谷歌的测试是基于设置好的程序,也就是按剧本演示,路线和路况可能都是精心设置的,如果出现不在剧本上的路况,无人驾驶汽车能否应对?在上路测试之前,除了谷歌的工程师外所有人都没有把握,这也是雷克萨斯的无人驾驶技术测试车出现多起事故后,舆论会关注并引发老派驾驶者反弹的原因;
2.谷歌目前还没有测试暴雨大雪等极端天气情况下无人驾驶汽车的情况(加州干旱……),而在全球不同地区的极端天气情况是更加复杂多变的,无人驾驶汽车和技术能否应对?在进行完全的测试前,也不好说;
3.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安装了大量的传感器和处理器,而目前该类型的传感器和处理器因为没有量产,成本还比较高,如果推出市场的无人驾驶汽车售价甚至高于特斯拉(这种可能性很大),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前景暂时就比较受限;
4.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虽然看起来足够智能,可是在识别障碍物上还是无法做出人类那种判断,如果是动物或者岩石等障碍物是需要避让的,可是气球、纸张、塑料袋也躲避就比较麻烦。
特斯拉和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商选择了看起来相对轻易的有限自动驾驶技术,也就是说还是人类在驾驶,汽车可以接管部分驾驶操作,并且可以随时切换到人工驾驶模式,其实是目前的自动巡航、检测障碍刹车等技术的升级版,这样可以既可以应对雨雪等天气也可以节省人的精力,是相对能让人接受的方式。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和技术必将有完全成熟的一天,目前看起来还有些距离的完全自动驾驶也许在2020年之前真的能实现,相信脑洞全开的谷歌工程师也会给人类带来惊喜,科幻电影中那种便利的场景也许并不远了。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郑州:到2025年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建设加氢站40座 2022-09-28 14:30:34
- 汽车业要做减碳先行者 2022-09-26 16:24:33
- 车企跃跃欲试 碳陶刹车迎来“0到1”突破丨风口调研.行研 2022-09-21 15:25:55
- 工业领域碳达峰规划图明确2030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比例达40% 2022-09-11 12:50:17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道路交通碳排放核算技术路径通过评审 2022-05-16 16:49:31
- 长城汽车计划2023年实现首个零碳工厂 2022-03-31 16:38:31
- 新能源车成本大涨 卖碳积分还是个好生意吗? 2022-03-18 09:02:15
- 威马CEO沈晖:为有序推动双碳工作,行业需建立碳交易机制 2022-03-15 16:57:24
- 碳积分价格暴跌!特斯拉笑了,比亚迪哭了! 2022-03-13 10:52:27
- 广汽集团曾庆洪:打上强“芯”针 “碳”索“富裕路” 2022-03-08 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