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刺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下,中国光伏市场逐渐走出2012年欧美光伏“双反”的影响,迎来了光伏产业重新崛起。而中国光伏市场的成长,也吸引一批国外优秀的光伏企业的注目。
First Solar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光伏企业之一,其坚持研究开发的碲化镉薄膜技术一直是传统晶硅技术的主要竞争者。近日,记者专访了First Solar中国区总经理张少为,这位在电力领域工作二十余年的电力工作者对中国光伏市场有着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同时,他也介绍了First Solar在中国市场上下一步的战略布局。
改革与政策支持
记者:
First Solar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如何看待国内光伏市场近年来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张少为:
一直以来,中国光伏市场的增长非常迅猛,近年来尤为突出,今年光伏新增建设规模便预计高达17.8GW。中国在国家和地方政策两个层面对太阳能的投入正不断加强。“十三五”计划中,政策扶持包括太阳能光伏在内的清洁发电能源的发展。中国在光伏能源行业的地位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生产者,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消费市场。
成本和业绩是促使太阳能继续深入成为能源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两个关键因素。正在发展的中国太阳能光伏市场将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1、与其他能源相比,太阳能将会有成本竞争力。2.从投资者和电网管理的角度来看,太阳能项目的业绩符合利益相关者的期待。
记者:
如何评价中国电价政策对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
张少为:
过去十年里,政府补贴在降低光伏行业成本、支持行业成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需求的扩大并维持稳定,非补贴式的支持将自然而然成为未来的支持方向。能源的平准化成本(LCOE)将成为影响开发者选择技术的根本因素,因此资本成本、可融资性以及能源产出都将成为决定技术选择的因素。拥有大规模生产力和用户基群的全球性生产者已经向开发者证明了他们能提供更优的能源平准化成本。
大型光伏电站首先考虑的是投资回报率,分布式电站,钱来自民间,同样也考虑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很重要一点就是电价,一度电能卖多钱,投资多久回本。
记者:
如何看待中国正在推进的电力体制改革对光伏企业的影响?
张少为:
中国电力发展史,1995年第一部电力法颁布,到2002年电改实现厂网分开。目前发布了电力改革 9号文,特别关注输配电和电力交易两块,新一轮电改的方向对目前的分布光伏,甚至包括相应的大型发电站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中国大部分的负荷集中在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带,大部分资源在西北及西南地带。如果有分布电源发电,对于远方输送的压力就会减少,同时也方便地区平衡。
在配电市场和分布市场里面会有各种发电方式以组合形式出现,同时政策也会促进各种组合出现。我们关注电力改革发展,国内的发展也是比较好的趋势。
如何应对融资难题
记者:
对光伏产业来说,金融环境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光伏产业存在一定的融资难题,First Solar在融资方面有何经验?
张少为:
对光伏项目的发展来说,融资一直是一个重点考虑因素。Firsr Solar在这方面拥有类似的国际经验。我们最近在加州完成的550MW Topaz项目以超过10亿美元的价值(包括投资级别债券)卖给了沃伦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零碳公园设计师 何为“零碳”?就是把自然还给自然 2024-10-31 08:46:13
- 柴麒敏: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非完全此消彼长应形成优化组合 2022-03-18 09:50:27
- 程一恒:双碳背景下的人类社会发展新模式 2022-03-08 15:45:54
- 氢能在碳中和的角色和定位 2022-02-23 14:02:26
- 张军涛:未来碳市场将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2-01-15 20:49:58
- 黄润秋: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2021-11-29 17:13:48
- 碳中和领军人物系列丨王彬对话汪军:碳中和时代的财富大转移 2021-11-29 16:08:58
- 贾康|碳达峰与碳中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与难题破解 2021-11-29 15:57:48
- 推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勇做碳达峰碳中和主力军 2021-11-29 15:47:09
- 彭文生:碳中和的关键是发挥市场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新 2021-11-29 15: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