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急不得也等不得
5月29日上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城市副中心调查研究。他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标志。北京作为首都,理应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城市副中心是北京重要一翼,在低碳发展方面大有可为,要围绕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扎实推进减排降碳各项工作,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一同调研。2021-06-04 06:57:3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13.html -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去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1-06-04 06:55:5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12.html -
嘀嗒出行发布碳中和全景图 首度披露顺风车碳减排方法学算法标准
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下,各行各业都在加快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作为碳减排的几个重点领域之一,交通运输行业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来加速碳中和呢?作为其中链接广大C端用户的移动出行平台,在这一时代大潮中,又将创造怎样独特的价值?2021-06-04 06:53:21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11.html -
各国为何“抱团”碳中和?“中和后”的世界,将会是怎样?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理念,更是现实。尽管在不少议题上如贸易、边境划分,甚至是疫苗分发各国根本利益不一致,出现“零和游戏”局面,但有一个议题全球立场一致,是未来50年各国共同的任务。 是的,你猜中了,就是应对气候变化。2021-06-01 14:15:39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08.html -
专访李高:实现双碳目标 既不应攀高峰也不应一刀切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05-31 20:23:5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04.html -
经验借鉴!欧洲碳中和:“碳直接避免”、“智能碳使用”
为了尽快实现碳中和,欧盟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助推低碳能源转型,各行各业也都正在酝酿新一轮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碳中和是冶金行业寻求突破性技术创新、工艺路线变革的大时代背景。根据欧洲钢铁工业联盟(简称欧钢联)制订的目标,到2030年欧洲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当前水平减少30%(后被提高至55%),到2050年减少80%~95%。2021-05-31 19:56:49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00.html -
中科院“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提出“三端发力”体系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30日下午在北京举行的中科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上作专题报告,公布中科院“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进展提出,“碳中和”看似很复杂,但概括起来就是能源供应端、能源消费端、人为固碳端“三端发力”体系,“碳中和”过程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以及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2021-05-31 19:49:19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99.html -
中安和平研讨会聚焦“碳中和生态城镇建设”
5月30日,中安和平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京组织召开“碳中和生态城镇建设”研讨会,中安和平董事长张扬、著名经济和低碳专家阿尔弗雷德皮特勒教授、环保部原总工程师徐庆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咨询研究员郭宁林、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顾忠良等专家学者围绕“碳中和条件下土地使用及可持续发展土地管理,低碳技术、气候与环境保护,智慧低碳城市/区域建设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议题进行了发言。2021-05-31 19:45:1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98.html -
报告:中国数字基础设施碳排需加速碳中和转型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苑)国际环境保护组织绿色和平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计量检测中心(广州赛宝计量检测中心)近日联合发布《中国数字基建的脱碳之路:数据中心与5G减碳潜力与挑战(2020-2035)》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在中国2030年全面实现碳达峰之后,数字基础设施的碳排放仍将继续增长,已成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新增长点,需加速向100%可再生能源转型,尽早实现碳中和。2021-05-31 11:42:58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97.html -
中金:看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远期巨大的发展空间,建议关注有机胺等行业发展
2019年12月,“欧洲绿色协议”指出,到2050年欧洲将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地区。2020年9月,总书记宣布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至今,全球多数碳排放大国已确认在2050-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本篇中,我们将回顾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发展近况,并前瞻其技术与成本发展路径,从技术的维度来探讨化工行业在碳中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2021-05-30 20:11:4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