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状况极不平衡,居民收入水平亦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对交通运输工具需求的多样性。有鉴于此,不宜对低速电动汽车行业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应赋予地方政府对此更大的自主权,由其按照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来决定发展低速电动汽车的政策。
随着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新能源汽车,特别是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迅猛。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7.48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4.5万辆。而同期,在相关政策不甚明朗,甚至屡现限制措施掣肘的情况下,完全出于市场的自发需求,低速电动汽车销售出40万辆之多。
产业发展现状颇多尴尬
综合业界人士反映,一方面,在徐州、郑州等以低速电动汽车为主的展览会上,所见是火爆的市场需求,是拥护者眼中符合国情、顺应需求的“国民车”,是产业的悄然崛起;另一方面,是相关产业政策的扑朔迷离,相应管理法规的缺位,使得低速电动汽车难具合法身份,反对者将其视为“垃圾技术”,甚或取缔之声响起。
值得关注的是,时风、唐骏、雷丁、陆地方舟等骨干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建设提升低速电动汽车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等工艺生产线,对关键零部件进行研发、检测,其产品已达到汽车标准,质量保障完备。反观不少小企业乃至小家庭作坊,其拼装而成的低速电动汽车质量大为可疑,成为这一产业受到攻讦的靶标。
目前,一二线城市交通拥堵矛盾日益突出,对汽车保有量的管控很是骑墙,而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低速电动汽车带给消费者的是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
面对低速电动汽车市场的诸多矛盾和行业发展,激烈的论证不绝于耳,如反对者的理由不外乎是混流交通,加剧管理难度;技术含量低下,会干扰正规电动汽车的发展;生产企业杂乱无章,质量管理和技术标准存疑。
引导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面对前述质疑,是把握行业发展大势,着力破解困扰产业发展的难题,引导规范其健康成长,还是祭出严格监管利器加以遏制?
有市场,有需求,就要允许企业去投资,去发展。应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一切由市场说了算,政府部门不能也不应该左右企业的投资意向,企业才是投资风险的承担者和产业红利的支配者。
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做的是按照新生事物发展规律办事,积极引导规范其发展,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针对低速电动汽车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设定生产企业准入门槛,扶优限劣,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淘汰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小企业和家庭作坊。
低速电动汽车起自低端,高度契合市场需求,加之领军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力引导更高端需求的行业发展模式,或许可以给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放眼海外,欧美日等经济体均有较为成熟的低速电动汽车行业标准可资借鉴。国内也有20余个省市“解禁”低速电动汽车,且制定了相应的低速电动汽车生产管理办法。规制在手,许多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解决起来便有的放矢。
电动汽车企业自主发展路径的选择,不应一味对标特斯拉等而放弃低端车型,要全面考量国内市场的诸多因素,深刻体察广大消费者的切实需求,更坚定地走实用化路线,以寻求市场最大程度的认可。中国的低速电动汽车产能在全球占比70%以上,并且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依托。庞大的市场需求会让企业有更强动力去研发、推动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不断提高全行业的科技水平。
众所周知,高水平的管理体系和完备的标准体系是评判一个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低端产业并不等同于低级。就以低速电动汽车产业为例,通过有力的政策扶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契合市场需求,开展公平竞争,假以时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是可以实现从低端走向高端,与国外企业一争高下的。
综上所述,战略路线的选择将成为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品牌市场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在低速电动汽车领域,基于雄厚的电动二轮、三轮和农用车产业基础,国外企业很难与国内企业竞争。当下,我国超过70%的人口生活在中小城市、城乡接合部和广大农村,这一群体在出行上有着极强的刚性需求。有统计称,我国有1亿辆摩托车、2亿辆电动自行车。伴随着人们对交通工具升级需求的提高,小型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有望达到1亿辆,其中蕴含的市场潜力不可限量。
论及我国低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问题,要充分尊重和顺应市场的选择,充分顾及和满足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在充分认识其符合汽车产业和生产企业发展水平现状的前提下,明确产业导向和政策取向。建议尽快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完善低速电动汽车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使其在发展中规范,在创新中提高,在市场引导下得以更健康的成长壮大。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产业兴衰大浪淘沙。那些优秀的企业都是在满足现实市场需求的同时,努力去发现和挖掘未来的市场需求。许多的创新都是走在机制之前,走在制度之前,风险暗蕴的领域也意味着更大的机遇。
中国汽车工业专家付于武指出,探讨德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其实更应将目光聚焦在大众之上,其在奔驰、宝马等高端车之外打造出了德国广大民众消费得起的国民车;美国汽车工业的勃兴,同样离不开福特为众多普通消费者打造的国民车。中国现在正处于汽车普及过程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新农村范围的扩大,民众对汽车的市场需求将更加旺盛。而低速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趋势即是走向智能化,与智能网联技术紧密结合,由是观之,中国的国民车呼之将出。如果能抓住这一低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适时、科学地加以政策引导和外部助力,其丰厚的市场回报和经济社会效益定当不负所望。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郑州:到2025年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建设加氢站40座 2022-09-28 14:30:34
- 汽车业要做减碳先行者 2022-09-26 16:24:33
- 车企跃跃欲试 碳陶刹车迎来“0到1”突破丨风口调研.行研 2022-09-21 15:25:55
- 工业领域碳达峰规划图明确2030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比例达40% 2022-09-11 12:50:17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道路交通碳排放核算技术路径通过评审 2022-05-16 16:49:31
- 长城汽车计划2023年实现首个零碳工厂 2022-03-31 16:38:31
- 新能源车成本大涨 卖碳积分还是个好生意吗? 2022-03-18 09:02:15
- 威马CEO沈晖:为有序推动双碳工作,行业需建立碳交易机制 2022-03-15 16:57:24
- 碳积分价格暴跌!特斯拉笑了,比亚迪哭了! 2022-03-13 10:52:27
- 广汽集团曾庆洪:打上强“芯”针 “碳”索“富裕路” 2022-03-08 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