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清洁技术中新能源汽车投资最火 储能电池最吸金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界面   发布时间:2015-12-11 10:13:46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若把新能源汽车、大气治理、水处理以及固废等涵盖至清洁能源的范畴,可以看出在清洁技术领域内,资本投资的方向已经从前几年的太阳能、风能以及水处理,逐步转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预期未来也将朝此方向持续发展。”德勤12月8日发布的《2015清洁能源行业报告》表示。

      德勤中国清洁技术行业华北区主管合伙人李思嘉对记者称,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综合中国VC/PE在清洁技术的投资金额数据,其中新能源汽车在今年的投资金额占比最大,占据了总数一半的份额,约52%。而这一占比,2014年还不到1/10。

      “未来新能源汽车投资数量将继续上升,而太阳能和水处理的投资数呈现下降趋势。”李思嘉对记者表示。

      德勤认为,政府仍是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大的投资者,从购车补贴、充电基础设施补贴、对核心技术的科研经费和投入,再加上近一年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税收的减免,过去25年来,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累计投入已经超过460亿元。

      这460亿元,分别为购车补贴200亿元,充电基础设施补贴147.8亿元,支持研发75亿元,以及相关的税收减免37.8亿元。

      但随着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在过去一年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并购案件急剧增长,除了政府投资外,社会资本开始转向新能源汽车。

      据德勤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今年6月,新能源汽车行业总投资金额超过350亿元,其中电池领域投资最活跃且涉及资金最多,达到约155亿元,占比为44%。其次是整车领域,投资约有78.7亿元,占比为22.5%。

      “从未来的趋势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储能电池领域将是最吸引资本的领域之一。”李思嘉告诉记者。

      动力电池占据电动车总成本的50%。德勤在报告中指出,电动车行业最为关键的变革在于动力电池的技术突破和成本下降。

      德勤援引Lux research统计称,在未来10年,行业领先的锂电池企业将得益于规模化生产,带来成本的下滑,例如同特斯拉合作的松下、中国的比亚迪公司都有望在2025年达到电池包成本每千瓦时172美元和每千瓦时211美元的水平。

      德勤还在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跨界参与者增加,投资会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充电桩行业,包括充电桩设备供应商、汽车零部件及后市场企业、电网公司、能源公司、互联网公司争相参与充电桩领域的投资。

      整车领域的跨界投资也很密集。相比传统燃油车,电动车行业的技术壁垒较低,并获政府支持,从2014年起,包括电动车零部件企业、电池制造商、IT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在内纷纷进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

      目前,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互联网公司包括乐视、腾讯等知名企业。“IT公司跨界新能源汽车,虽然它们并不具备整车制造的四大工艺,但能够通过整合研发、工程、技术、市场等各个环节的关键人才,打通上下游供应商,采用开放式协同创新的方式为行业带去生产方式和研发模式上的变革。此外,互联网公司作为新来者,还将加速传统汽车厂商向电动化转变的过程。”德勤在该报告中表示。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环境还亟待改善。德勤认为,最主要的桎梏在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且标准不一,充电桩盈利前景不明朗,以及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

      全国充电设施建设进程滞后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37万台,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的配置比例为1:3,而标配应该为1:1。

      充电桩盈利前景不明朗,又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热情,因为充电基础设施的前期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市场仍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石化、上海普天等国有企业主导。由于盈利模式不清晰,电网集团的充电站长期处于亏损状况。

      电池成本居高不下是阻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另一大影响因素。德勤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上与日韩企业存在一定差距,且多数企业在产能储备上未做好长远规划。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受制于动力电池的短缺而无法在销量上取得较大突破。目前中国的车用动力电池约60%采购在外资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4.4万辆,销售1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倍和2.3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3万辆和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倍和2.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万辆和4.9万辆,同比增长1.9倍和1.8倍。

关键字:   电池 新能源汽车 技术 清洁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